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研究
2020-12-08陈畑
陈畑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实验小学,浙江 温州 325300)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是一门将知识与思想完美结合的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恰当地利用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性
针对小学生而言,个体认识和道德挺立在较低层面。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道德水平处于惩罚和服务定向阶段。本阶段学生道德认识是外在性。本阶段学生评价好坏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产生后果和对自身利害关系影响。那些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这些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所闻、所见和所感来阐述观点,以社会大众视角看待道德问题,然后遵守社会秩序。小学语文德育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语文教学极大丰富学生文化知识,通过日常专业学习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因此,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加强道德素质,树立积极榜样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易受不利因素影响的脆弱时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不良道德,这对没有坚定是非观的小学生来说实属毒瘤。而作为校园生活中的主体,教师的影响无处不在。教师为渗透源头,唯有自身具备高素质,才能滋润学生的成长。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于一言一行中约束消极示范,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积极的榜样力量。课堂上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用语和细节动作,确保留给学生一个为人师表的正派形象。课下还应积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拉近彼此的关系,从而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实施德育渗透。
三、言传身教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为两点:一是判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二是信任教师,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想把学生培育成怎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怎样的人,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切实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比如,我在教学中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姿教态,引导学生坐得端正,站得笔直,养成正确的站姿坐姿;在课堂上,我饱含热情、面带微笑地讲课,引导学生专心听课,不在课堂上说笑打闹,教会他们尊重和认真听讲;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情况多么糟糕,我都会准时到达教室,引导学生按时上下学,不迟到,不早退,教会他们守时守信;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我带头捐款,给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互帮互助。总之,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品质的养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好教学中的每件小事,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四、从理解课文着手,把握文章主旨
从理解课文入手开展德育,就是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根据课文的主旨或者精彩语句,进行合理地扩展、延伸,通过设置有关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道德方向。在教授课文时,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文章布局、段落层次、文学常识,而且要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时,就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且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什么事?学生读完一遍后,选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五壮士为了掩护部队转移,牺牲自我,纵身跳入悬崖的故事。然后我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几句话,体会壮士们对敌人的仇恨之情,感受壮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加深刻地把握课文主旨。通过两次阅读课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质,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此外,借助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水平。
五、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生活、发现生活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生活化实践活动在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能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为学生创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完成某一活动任务来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守纪”或什么是“文明”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同步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学习合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利用一些具体的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认知观念、养成良好习惯。如教师可划分出课堂上的10~15分钟时间,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开展一场创意小手工比赛活动等。教师给定小学生一个手工制作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由想象、自主发挥,并在与他人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下顺利完成手工制作。
总之,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起德育意识,将德育教育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