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菏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2020-12-08康延爽
康延爽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一、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006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就做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重要决策。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优,2009年底菏泽市正式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是菏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极大地提高了菏泽的知名度,也对菏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近期,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战略规划,利用“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实施打造牡丹文化旅游精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促进文化旅游的区域联动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菏泽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提升,急需大量的旅游业人才,为此,强化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菏泽市政府也加大对本市职业教育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2016年4月19日,菏泽市“旅游产学研基地”揭牌暨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在我院举行。我院依据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立足现有旅游产业基础,以学院与市旅游局的产学研合作和菏泽康辉旅行社的校企合作为载体,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优化,为做强做大菏泽市的旅游产业培养更多优秀旅游人才,促进菏泽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二、适应本地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
新时代下旅游业将发挥多元功能的作用,对旅游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加快,特别是互联网+、旅游+等新型产业需求,旅游与地产、金融、信息技术、医疗、养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加快了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迫使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发生改变。
(一)结合本地旅游产业人才实际的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中,结合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应该加大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不断提升课程改革的适用性,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目前,我院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中,现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依靠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这种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的岗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结合本地旅游产业需求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我院旅游管理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产学研进行了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育人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以课堂教育、理论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对培养专业型创新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三、结合本地旅游产业需求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时代,地方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竞争中,人才是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支撑。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校企合作双方,尤其是旅游院校,应基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树立良好、准确的人才培养观。旅游教育应该分层次培养,针对学生的学力与能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确保人才与岗位的能力匹配。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地旅游产业是一个复合体。一方面,当地的旅游产业直接影响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旅游产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当地旅游产业对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支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旅游企业为旅游院校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基地,教师也可以挂牌任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邀请企业专家到院校客座或授课,将一定程度上改善旅游教育的办学的教学条件。2016年5月我院与菏泽康辉国际旅行社的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以此为切入点,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曾于2017年8月-10月在菏泽康辉国际旅行社和花乡水邑旅行社等合作单位进行了为期3个月跟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很大。企业方也反馈学生表现优秀,愿意对以后学生就业提供岗位。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显著,为做强做大菏泽市的旅游产业培养了更多优秀旅游人才。
四、结合本地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需求设计“校村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旅游发展的减贫作用已经获得广泛认同,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提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相当部分贫困人口生存状态的发展策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旅游业也是菏泽市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选项,菏泽是牡丹之都,有丰富牡丹旅游的文化内涵。创建以牡丹为主,打造中国牡丹城第一品牌,构建菏泽大旅游圈。这一切工作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去协助实施。结合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学生村官政策),设计“校村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培养学生对乡村旅游管理的实践技能,鼓励他们在乡村旅游从业过程中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饭店,进行乡村旅游营销策划,组织乡村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等,争做做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第一书记”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不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且带动一方经济的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