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借助游戏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

2020-12-08田晨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规则游戏幼儿

◎田晨

一、明确游戏规则,激活幼儿的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游戏都有其相应的规则,而学龄前的儿童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游戏过程中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比较常见,极易产生混乱的现象,使得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在开展游戏化的活动前,要先向幼儿讲明其中的规则,要求每个幼儿都要严格遵守,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增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例如在语言类的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模拟类的游戏,让幼儿自选角色和场景,先讲述整个模拟游戏的规则,再讲述不同场合下需要遵守的规则,提示幼儿时刻将两种规则记在心里,确保模拟活动的顺利进行。一部分幼儿选择了购物的场景,角色有售货员、收银员、不同年龄段的购物者等,他们模拟出了生活中真实的购物情况,模仿了不同人物的说话方式及行为,游戏过后他们基本掌握了购物的流程以及沟通的技巧。一部分幼儿选择了医院看病的场景,角色包含有护士、医生、患者等,了解了医生与护士的职责,知道了如何正确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在不同的游戏场景下幼儿体验了多样的人生,掌握了不同场合的说话技巧,也了解了各个场合的规则,建立了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转变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以往开展游戏活动时,过于模式化和自由化,有时候教师干预过多,严格控制着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使幼儿变成了傀儡,让他们失去了主见,有时候又过于松散,不参与、不知道,任由幼儿自身去调控和玩耍,使得游戏成为一种仅限于放松的活动,并没有发挥出游戏的育人作用。那么要借助游戏提高活动质量,就要科学调控教师在游戏中的职责,适当地变换游戏的方式,既要给予幼儿自由游戏的空间,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丰富游戏的内涵,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建立集体观念。例如开展自主游戏时,教师成为观察者,从行为中了解思维方式,从言语上了解品行态度,当幼儿之间出现言语上的争吵时,不立即干预,而是观察幼儿如何自主处理,根据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介入,如果他们能暂时放下矛盾,积极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中,则需要放弃干预,如果事态的发展比较严重,就要及时地干预,并询问双方事情起因,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让幼儿在游戏中保持和谐友好的态度。在开展集体类型的游戏时,指导幼儿明确合作的准则,提醒他们在合作过程中要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时刻关心队友,增强他们的集体协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幼儿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

三、拓展游戏空间,挖掘幼儿的潜在智慧

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育人,要让幼儿展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人生道理,让幼儿懂得基础的社会生存法则。那么在对教育活动游戏化时,就要处在比较大的格局中,拓展空间,给予幼儿大胆创新的机会,全面深入地挖掘幼儿的潜力,提供给他们展示才能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活动材料,开展自由创作的游戏,让他们自选材料、自主确定制作内容的主题形象,充分地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把最喜欢的事物或者想象中有趣的事物制作出来,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释放,通过成品的展示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有些幼儿比较喜欢做手工,制作出了多样的手工作品,有些幼儿喜欢画画,画出了不同的形象,有些幼儿爱幻想,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出了比较抽象的事物。在这样自由制作的游戏活动中,拓展了幼儿的想象与创作空间,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评价,增强了他们继续创作的信心,促进了他们良好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借助多样的游戏来趣味化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幼儿爱玩、好胜的心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作用,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身为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插入游戏的时机,丰富游戏的内容,科学把控游戏的难度,合理地组织活动,明确游戏的规则,确保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和成长,让幼儿能真正地适应并较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同时记录每次开展游戏活动的效果,反思问题,探索新方式,改革活动形式,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规则游戏幼儿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