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华高中语文教材

(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辽宁 盘锦 124010)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放在首位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做人的原则和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感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联系程度越来越密切。西方的众多文化在中国社会中都有所体现和展示,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中生通过有关课程的学习对西方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很多高中生对西方传统文化盲目的推崇和崇拜,而严重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很多高中生都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庆祝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而对于中国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很少的理会和重视。然而,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有效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西方传统文化的冲击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策略

(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抓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就教材选文而言,一般来说古诗词、文言文等选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要比现代文多的多,因为古诗词、文言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研究、深入挖掘的对象。以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关注度教高、兴趣较浓而又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师生一起去探究学习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汉语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各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并且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它注重简明、得体、形象、生动,同时注重同时在文章中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段,从而提升文章的整体效果而使其更具美感。由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选文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时,应当按照汉语的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梳理文章思路,并通过文字来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提高文化自觉性

一方面教师应当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榜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储备足够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精通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燃烧的最高,让学生在这种热情之中,更好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悟古代优秀作品的深厚文化内蕴,从而能为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前文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如何能被高中学生所认识、了解,其中优秀的精华部分如何能被高中学生所接受、继承,主要取决于语文教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热爱、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课外延伸中融入传统文化策略

(一)加强校园传统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积极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诵读儒家经典、开展语文古典诗词说课大赛、开办语文学科节等等。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并让学生尝试写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从而加深学生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优质师资团队,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课外辅助读物,将具有当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编入其中,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激发其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建设

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建设主要在于营造良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让青少年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义务,同时又是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还可以对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具体的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号召社会各界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公益性的广告宣传,组织专门的传统文化宣讲员进入高中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完成繁重的学业之余,听听不一样的声音。

(三)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面向大众的宣传普及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根据高中阶段青少年的特点,已经能够熟练地接触到各类传媒,因此各类出版部门应当格外关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相关的宣传报道,把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身圣神的社会职责。影视媒体可以积极创作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且能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影视片,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育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语文教育这一主阵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让语文学科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中华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