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调控中的应用
2020-12-08
(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作为电力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对大数据的应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大数据应用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电力调控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一、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电力调控中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需求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必须建设电力调度中心,对电网运行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对电网运行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本质上就是对各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深入挖掘和分析基础数据,引入智能化的预警系统,减少电网的负荷量,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合理满足这一需求。
(二)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如今用电数量和用电质量提升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电网运行中各种各样的不稳定因素时时的考验着电网的整体质量,因此,要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全面诊断和监控电网运行的状态,运用跨越式及系统性的数据共享来追踪和定位故障区域,便捷高效的处理电网运行中的各项故障。
(三)提升客户用电的服务水平
大数据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预判性,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供给计划和检修计划,从而提升电力调度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用电客户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电客户进行需求侧管理,深入挖掘和分析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结合区域的用电总数据实施错峰计划,从而避免电网负荷过重,产生不必要的故障。
二、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一)异常数据统计分析
电力系统中的错误、异常数据往往预示着电网中设备的故障或异常状态,指引调控管理者处理电网缺陷,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异常数据统计分析的作用是从电力系统海量信息中自动挖掘错误或异常数据,达到错误异常提示的目的。如厂站运行率,系统自动统计每座变电站当前通讯状态、当月通讯中断时长,并算出一定时间段内的厂站运行率,厂站运行率较低的说明厂站自动化设备故障或通讯通道欠佳,供调控自动化专责参考。再如遥控失败、遥信异常、遥测异常、监控信号频发统计,更是直指SCADA基础数据缺陷,有助于提升调控自动化基础数据水平。
(二)强化智能监控工作
随着逐步发展当前电力系统的结构也更加复杂,其中相关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多,因此只采用传统的电力调控人员监控电力运行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而且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也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把大数据技术合理融入电力调控监控工作中,对电力系统实现智能监控。通过有效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某个监测点集中反应各电力设备的监测信息,然后通过统一分析所有的数据信息,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调控,电力调控也会因此而更加科学和合理。另外还可以把智能告警装置接入智能监控中,通过科学的设置报警数据,监控系统会在设备运行数据超出规定范围之后,自动进行报警提醒,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针对行动的调控措施。
(三)对电网加强检修工作
重复停电、延期送电等情况时有发生,因电网设备临时缺陷引起的非计划检修消缺工作,对客户供电可靠性及生产用电安排有较大影响,间接影响客户用电体验,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引入大数据技术,将客户设备检修计划、客户用电需求、电网设备检修计划、电网设备缺陷数据集成整合,统筹安排,减少重复停电次数,降低非计划检修概率,为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及用户合理生产用电创造良好的基础,最终提升用户服务水平。
(四)电力系统安全智能预警
电力系统安全预警主要被应用于电力调控中心中,在评估预案过程中,对于系统典型运行方式,需要进行离线计算,但是这种预警方式时效性比较低,并且预警并不全面,很难满足智能电网发展之际需要。对此,需要采用全网实施统一仿真计算的方式,提升电网事故预警的时效性和全面性,在此过程中,由于海量数据来源比较多,数据量庞大,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工作难度极大,对此,可以采用数据分类存储和处理技术,提升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另外,还应该构建先进的智能预警系统,对全网进行一体化仿真,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问题进行追踪和定位,确定电网调控运行中的矛盾问题,然后对电网运行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为电力调控系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电力事业逐渐进步的情形下,电网调控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而且根据当前电力调控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也可得出,电网运行在该技术的促使下也更加稳定和高效,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是我国电力调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