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伦理思想在人道精神上的共通性*

2020-12-08黄燕满

山西青年 2020年13期
关键词:仁爱儒家思想儒家

黄燕满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人道主义起源于拉丁文化,肯定人的存在价值,认为人人都应有生存尊严和生活权利,进而追求全面发展。从人道精神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和先秦儒家的仁爱思想都主张人高于一切,两者在对人的生存尊严、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对人本质社会属性的探索上,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地从具体历史、社会出发,在社会关系中理清、归纳总结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若干思想,主张作为存在的人首先是具体的个人,当然也肯定了人的社会关系,认为人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人要拥有基本的生存、社会地位,就必须推翻受奴役的命运,争取基本的尊严和社会价值。指出社会每个人都具备追求自由、发展的权利,不是不切实际地空喊口号。可以这么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对人权的学说都建立在具体的社会历史中去求证,呼吁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发展。

二、儒家人道精神的体现——仁爱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学派建立了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爱亲人。儒家思想认为,血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初点,也是社会成员生存的最基本单位,主张把子女对父母的尊爱称为“孝”,把对兄长的敬重称为“悌”。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人的思想根本。体现了儒家思想出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

第二,忠恕观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曾子认为,仁是忠与恕的合体,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忠”与“恕”都是从“仁爱”的基本思想中引申而来的。

第三,泛爱。儒家“泛爱众,而亲仁”,主张广泛施恩于民间大众,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这些理论都是“仁爱”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两者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存在,资本阶级的生产、生活所需几乎都来自于对普通大众的奴役和剥削,他们把人当成生产的工具,人与人之间变成赤裸裸的物化关系,无产阶级没有任何尊严和生活权利可言。资本主义所关心和维护的只有资本家的尊严、价值和权利拥有者的权威,马克思主义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从饱受奴役、剥削的无产阶级的普通生存权利出发,来展开一系列论述,主张只有团结广大民众,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彻底推翻受压迫、受奴役的社会关系,才能使得人作为社会人基本的尊严和权利得到解放。其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没有高低、贵贱等阶级差异,如果实在要有什么差别的话,也只有普遍和个体之分,人是具有普遍价值意义而存在的,这一点上,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其具有的社会权利。

同样的,儒家思想把仁爱精神的关注点也放在人身上。虽说儒家伦理思想由于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等所处的先秦时期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特点,导致其思想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儒家思想的初衷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也不能否认其仁爱思想中的主张是对人尤其是底层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在《论语·乡党》里,这样记载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退朝回家发现马厩被烧掉,他首先关心的是有无伤到人,而不是关注马匹的情况,要知道当时马的市场价格可是远远高于奴隶的价值,孔子从人道精神的角度,而不是从财富大小的角度出发,突出了对人社会生存尊严和价值的肯定。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虽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代表的阶级立场各不相同。但在对人的尊严和价值上却有很多共同点。

四、两者都重视与促进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希望“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3]。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倡导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根本目的,主张在社会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追求、兼顾个体的理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先秦儒家重视人的发展,主张经世致用。儒家认为,人人应将向“圣人”学习定位为自己的理想追求目标。主张“内圣外王”。作为对这一理想的人格的探索,主要路径是提升人们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同时,儒家思想还提倡有德之人应尽量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儒家思想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提出了可落地的具体做法、道德规范。如设置“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来教化民众,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作为切入点,既提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技能,又提升了百姓的道德、文化修养,以教化促人格,真正达到经世致用。

猜你喜欢

仁爱儒家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