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2020-12-08王秀伟
王秀伟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二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由于英语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的融入生活化教育理论,不仅能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
一、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概述分析
生活化教育理论具体指的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灵活的融入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识到生活与英语之间的联系。由于小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理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除此之外,生活化教育理论还要求教师要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现象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以此方式强化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趣味性。可见,生活化教育理论,不仅符合陶行知教育家所提出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符合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生活化教育理论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生活化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在单词教学中,教师有机的融合生活化的教育理论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相关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学生的单词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不仅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上有推动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中必须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生活现象中,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例如在学习“blackboard”这一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熟知的“black”和“board”这两个英文单词的释义,再从合成词和生活中“黑板”的角度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一单词的拼写和发音。学生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来学习英语,能够全面的提升其对英语单词的学习效率[1]。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英语的阅读方面融入生活化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从英语阅读的素材选择上,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和学习能力的阅读素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其课堂注意力极易被其他因素所分散。因此,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教育理论来集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注意力。而面对阅读素材中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列举和生活情境的营造来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阅读素材中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中的意义。由于学生对自身的实际生活和身边的情景较为熟悉,因此,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对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文章的题材来进行角色扮演,增强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阅读课堂的参与感,或结合线上线下两种阅读教学模式,如采用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模式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可见,生活化的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2]。
(三)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必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听说能力作为英语学习模块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配合,加强对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提高学生在课堂或生活中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组织能力。具体来说,在小学英语听说训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课堂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论。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贯彻生活化教育理论时,不可照搬照套西方的教育思想,而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求,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渲染下体现学生的听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平台,利用微课等方式,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听说训练当中。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影响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灵活地将生活化的教育理论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良和创新,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