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020-12-08糜龙
糜龙
(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贵州 毕节 551711)
一、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
俗话说:“胸有语库,文章才能生辉。”同样,胸有语库,说话才能生色。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必须多读书,特别是接受文学洗礼,要多读多背多记。语文课本中所选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而且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哲学、伦理、道德、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历法等,无不在语文教科书中得到综合的体现。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这块深厚的文化沃土上充分地吸收思想文化营养,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凡优秀的作品,无不反映出作者深厚的人文知识功底。作者如若没有广博、深厚的常识是写不出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所以,让学生能表达、想表达、会表达,还必须让他们能够多读、多记一点东西。学生如果缺乏知识经验的积累,即使会联想,也只是大脑空空,能想到些什么?通才达识,厚积薄发,在强调学生能说会说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在反复诵读中,把课文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增加词汇量。学生的知识经验增多了,人文素质提高了,就会才思敏捷,就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见解,就会说出有文化内涵的话来。
二、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在课前准备时,我把每节课的导语,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言都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备到心中有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严格把握。上课时教师要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技巧。
我想,这些课堂重要环节之外的“边缘”语言,正是教师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表达指导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流畅准确的语言,以自己的精致课堂,以自己的广度和深度,来引领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为,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萎缩,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已经退化,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
三、以智慧和宽容,树立学生“说”的信心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不能说,能说的却不会说。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要以自己的宽容和智慧保护学生说话的自信心。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课堂,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课堂。当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地说的氛围时,学生的紧张、恐惧也会逐渐消除,变得想说、敢说。其次,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经历着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教师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和肯定要有针对性,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其改正。
四、树立正确的语文观,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氛围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听众。在听讲和烦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能力。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经验,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体情境训练学生说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讲巴金的《短文两篇》一课,在《月》这篇短文里提到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学生很熟悉,于是我先让几名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嫦娥奔月”的传说,紧接着又问道:“我们从小听到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嫦娥‘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当然不是!”“那么巴金为什么要反弹琵琶,反其意而用之?我们从哪儿寻找答案?”讲故事是学生感兴趣的,设置这样的一个说话情境,调动学生的说话欲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结合背景资料把握文章主旨做了铺垫。
除此以外,还可以多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等。这些能言会道的例子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更能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兴趣,由此生发对语言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准确、流畅、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