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0-12-08张振孟宪伦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张振 孟宪伦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引言

电能是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工作的基础环节。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在前期准备阶段必须做好规划工作。规划设计在电力系统中有着长期以及中期之分。规划设计人员影响电力工程能否在后期的运行中达到预先设计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而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一般为电力工程的主要指导,换言之,电力工程的建设中,规划设计主要可以分为长期和中期。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对于电力工程的整体设计是具有很大的影响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文章通过对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其设计内容。

一、电力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组成

电力建设的前期工作就是设计,他是创建和完善电力网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电力事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电力系统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关系着能源基础的建设和工业和农业的生产以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电力系统规划具有很广泛的使用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力的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根据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其先后次序分别是:电网负荷预测→电网电源规划→电网建设规划→电网联网规划→电网无功规划。其中电网电源规划和电网建设规划是整个电力系统规划的核心内容,评定电力系统规划的水平主要以这两项设计规划质量作为中心和标志。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及设计步骤

(一)基本原则

周期性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周期性原则。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在规定好的周期内设计完成,对于那些大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要制定比较完善全面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规定好的时间内设计完成,避免给客户带来不好的影响。安全性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条件,电力系统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必要的话还要配备能够长期使用的系统检测功能。成本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成本原则。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师们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也要衡量电力系统设计的成本,力求找到系统功能效应和投入成本的一个平衡点,尽量实现效益最大化,节约成本。

(二)设计步骤

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包括能源资源的分布、运输条件的具体所处环境、负荷预测以及大型电站的合理供电范围等;深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纳选择价值性较大的信息,进行负荷预测;以负荷、电源条件为基础,将电源开发方式确定下来;根据负荷分布,拟定若干个输电和配电网布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论证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根据规定规划文件,制定规划图表。

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工作

电力系统的负荷能力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 提,也是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对电力系统负荷能力的预测要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充分的考虑外在因素对于电力系统负荷能力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电力系统电源规划工作

电力系统的电源规划工作是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关键环节,对于电力系统的电源进行规划和设计要充分的结合实际的电力供应需求,以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电力事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对于电网电源的规划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使电网的运行更加的经济高效。与此同时在对电网电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电力事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应严格避免电力系统的运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着力打造一个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电力运行体系。

(三)电力系统的接入工作

电力工程所在地区的电力网络特点以及负荷分布都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这些情况都体现了电力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按照电网规划,对电力系统的接入方案进行比较。比较方案时应以远近结合、土地资源的使用、能耗的使用以及电网新技术的应用都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考虑依据,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要提出项目工程方案的布局和规模,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供电电压等都需要明确的指出。

(四)电力和电量的平衡

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中,电力和电量的平衡对于规划和设计的工作起到制约的作用。根据之前计算出来的电力负荷和电源的出力情况,就能够对供电区域内的电力和电量的平衡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根据电力的负荷情况对各年的电力系统的最大负荷量进行一定的估计,这样就能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和变电设备的容量。

结语

随着电网复杂程度提升,因而其系统规划设计就需要进一步的予以加强,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以及后期运行中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准备阶段,必须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保证电网中各个环节能够协调稳定相互配合的运行。从而建设出更加优质、高效、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