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任务与实践原则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的考察*

2020-12-08

教学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并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系统科学理论,也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渊源。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直接定义和描述其明确概念,然而其诸多核心论断仍然明确阐释和深刻阐发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命题,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核心观点、主要任务、实践原则和重要方法,这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立场、任务和原则共同构成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理,为准确把握和具体开展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石和科学依据。

一、关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9页。即资产阶级以及与之相对立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专门从事“生产劳动”,资产阶级依赖“资本剥削”获得“剩余价值”,二者由于自身承载历史任务的不同,代表着相互对立的阶级利益,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阶级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级立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都客观致使“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铸塑投身于与资产阶级对抗斗争的思想观念和革命精神成为需要,开展什么样的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都要求必须明确并坚定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立场。

1.人民立场。

“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8、417、16、564、16、411页。该论断强调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性质上的根本不同: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内含教化人民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意志;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服务的阶级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具有不同的本质。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这就造成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与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产生了根本的对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资产阶级的阶级目标在于维持自己的阶级统治,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和对无产阶级的压迫,维持和巩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一方面,“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8、417、16、564、16、411页。马克思恩格斯直接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将无产阶级塑造成为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物化“机器”,把人的本质扭曲为生产链中的某个具体环节,并通过社会再生产保障资产阶级始终成为统治阶级。这就不难理解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服务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旨在消磨无产阶级的抗争意志,消除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使得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资本剥削和劳力压榨“任劳任怨”地服务。另一方面,“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8、417、16、564、16、411页。只有实现“彻底击中”人民群众的“园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站在“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阶级立场,打碎“心灵套上了的锁链”,最终实现“人的完全回复”。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立场只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阶级立场,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旨在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唤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和观念,为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做好思想理论准备。

2.科学立场。

“他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尽快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能因为听信民主派小资产者的花言巧语而动摇对无产阶级正当的独立组织的信念。”(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8、417、16、564、16、411页。该论断出自《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直接阐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务必坚持独立正当的阶级立场,始终要以无产阶级作为力量来源,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8、417、16、564、16、411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链接”无产阶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积极使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真理的力量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信念。其一,必须时刻提防资产阶级从思想上“混进”革命队伍,坚持正确的革命理论。“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8、417、16、564、16、411页。这一论述阐明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持科学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时刻严防资产阶级试图通过种种加以伪饰的资本主义意识观念腐蚀无产阶级反抗压迫和剥削的阶级意识和坚定意志。无论是大资产阶级中最进步的那部分人,还是立宪民主派小资产阶级者,或是共和派小资产者,都与法国民主主义派的“代言人”一样,在消除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压迫幻想破灭后,试图“改旗易帜”后围绕在红旗之下,摇身变成“红色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并衍生出不同阶级的法律、道德乃至宗教混淆无产阶级“头脑”。这一问题的出现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科学正确的阶级立场带来了挑战和冲击。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夺取社会主流话语的主导权并加以持续强化革命理论的无产阶级属性,才能抵挡乃至战胜资产阶级的思想渗透,保持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纯洁化”。其二,必须教育群众甄别错误“信号”的误导,选择正确的领导力量。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猛烈抨击1848年六月事变的民主党人自以为“他们只要发出一个信号,人民就会用它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冲向压迫者”。(8)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4、66页。民主党人自诩为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群众,并试图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服务,然而由于其没有考察“各个不同阶级的利益和立场”,也没有“仔细地估量自己的力量”,错误地以为自己的利益对于人民有“吸引力”,致使“他们的力量是软弱的”,难以逃脱小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发送一个简单的革命“信号”就可以号召广大的无产阶级与抗争强大的资产阶级,而是需要仔细辨别不同的阶级成分和背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不是像民主党人自认为“他们所维护的是人民的权利;他们所关心的是人民的利益”。毋庸讳言,“一旦广大工人群众掌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锐利的、可靠的武器,那么所有小资产阶级倾向,所有机会主义思潮就会化为乌有”。(9)《卢森堡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3页。因此,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立场一定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自身诉求之上,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转化为无产阶级自身的革命力量,而不能错误地接受其他阶级的革命理论与依靠其他阶级的革命力量。

3.革命立场。

“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0)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4、66页。这一核心论断旨在强调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站在推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立场。不同于资产阶级总是试图“麻痹”工人阶级,作为工人阶级意识到自身的革命任务和阶级属性的必要手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唤醒”广大无产阶级从自觉到自为的阶级意识,掌握自身的革命任务、方法以及原则完成其必然承担的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变成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现实力量”,助力无产阶级最终掌握国家政权。其一,在思想上“形成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9页。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必须在思想上形成无产阶级,这就要求共产党人运用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宣传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帮助“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以此“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在思想上生产资产阶级自身的“掘墓人”,从而形成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阶级。其二,在实践上“转化为武器的批判”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重点。“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9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于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批判,更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对“武器的批判”,真正转化为现实的革命实践运动,用实际行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这种“武器的批判”离不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撑与力量,任何个人都需要在思想观念和路径选择方面认同革命运动的价值与理想,才能真正转化为对“武器的批判”。“个人只有通过教化与意识形态认同,才可能与这种意识形态为主导思想的社会认同。”(1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实现了人民群众对于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理解、内心认同与具体实践,就能自始至终都站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阶级立场,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运动,推动无产阶级直接转化为抗争资产阶级残暴统治的革命力量。

二、关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问题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经典论断揭示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时效的过程原理,通过确立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装、观念铸塑、实践转化的内在逻辑,从而明确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1.理论武装任务。

“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36、38页。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的这一核心论断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头脑的必要性,阐明了工人阶级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展现自己的巨大作用。其一,“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36、38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是无产阶级不同于其他革命阶级的重要特征,体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的特殊重要意义。无产阶级要想摆脱资产阶级强加在思想上的“精神枷锁”,成为消除异化的“有教养的人”,只能通过认知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深入工人阶级的“血肉”,彻底占领工人阶级的“头脑”,成为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切实满足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对科学理论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诉求。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塑”成无产阶级思想“血肉”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其二,“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必须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团结”。(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36、38页。无产阶级要想实现内部团结与一致对外,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把逐渐获得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实践证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中去,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自己的革命运动,以此团结更加广泛的革命力量、获取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唤醒更加深刻的革命意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资本主义制度。

2.观念铸塑任务。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页。1895年3月11日,恩格斯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所提出的这一核心论断阐明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塑造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并认识到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掌握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个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选择,一个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发展。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变革“世界史观”,原因在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其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7页。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是对以前一切错误世界观的彻底批判,它所蕴含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三大原理共同构成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体现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方法论,它既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也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原理,这就决定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必然成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二,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因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6页。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是对黑格尔以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把人类历史理解成抽象精神历史的有力批判。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阶级的历史观,关键在于他们认为谁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唯心史观认为,要么是居于“彼岸世界”的上帝或者绝对精神,要么是个别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而唯物史观不同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生成和发展的真正主体。“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2、16、134、172、134页。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原则,提供无产阶级以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知和“开悟启示”,认识到真正的历史本源不是来源于“观念”“范畴”等抽象概念,而是来源于创造历史和实践历史的人民群众,实现无产阶级唯物史观的建构。因此,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内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消除资产阶级灌输的错误世界观和颠倒历史观,才能彰显自身蕴含的无产阶级属性并成功铸塑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3.实践转化任务。

“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2、16、134、172、134页。马克思在其经典名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消灭自身”就必须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革命实践的基本原理,这也决定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承担着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本任务。其一,实践转化的重要性在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2、16、134、172、134页。马克思所谓的“思维的此岸性”意指理论转变成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自身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不在于其自身逻辑的演绎推理,而在于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无产阶级的头脑,并成功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具体实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扮演好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角色,扫除转化过程所遇到的主要障碍,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其二,实践转化的必要性在于“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2、16、134、172、134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以实践转化为己任,原因在于理论从来不会自己改变现实,而必须转化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这也就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承载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以此构成了无产阶级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条件。因此,这就不难解释无产阶级要想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2、16、134、172、134页。就需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三、关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原则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中的诸多经典论断都蕴含着深刻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原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价值。

1.现实性原则。

“思想变成现实”。“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25)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175、11、9、11页。理论变成现实的前提在于理论成为现实,这也构成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理。需要指明的是,这里的“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现实”是指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现实实践,并最终指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功“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关键在于培养承载转化任务的实践者——人民群众,塑造“联结”并加以“转化”“思想变成现实”的“现实力量”。其一,“要真正地、实际地消灭这些词句,从人们意识中消除这些观念,就要靠改变了的环境而不是靠理论上的演绎来实现”。(26)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175、11、9、11页。该论断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它阐明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去改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被资产阶级所渗透与强加的错误思想观念,而不是单单只是妄图经过理论的推论和演绎就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改变人民群众的外在环境和物质基础,从而彻底提升和变革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其二,“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27)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175、11、9、11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可以逐渐推动落后的生产实践和革命斗争趋向于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理论,推动社会现实赶上思想理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推动“现实趋向于思想”,原因在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直接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并反过来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2.群众性原则。

“理论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8)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175、11、9、11页。马克思对群众史观的发现和提出蕴含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方法原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需要厘清谁是自己的教育对象和理论如何掌握群众的重要问题。其一,“思想要得到实现,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9)人民群众对于理论的认知和信服程度会决定“思想变成现实”的程度,人民群众作为承载者和实践者是完成“思想”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然而,人民群众不会自发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人民群众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传导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彻底展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与资本逻辑,实现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内心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武器。其二,“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 只有通过实践方式, 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 才是可能的”。(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0、192页。这里所谓的“理论的对立”的解决是指检验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得以证明。这里的“人的实践力量”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完成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革命理想的认知与认同,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才能有力证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历史合理性,彻底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另外,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是基于人民群众自身完成理论建构的客观需要,只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内化并外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现实实践,思想理论就能掌握人民群众,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3.彻底性原则。

“彻底说服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1)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175、11、9、11页。这一经典论断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功能原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同时满足理论必须自身“彻底”与“说服”群众两个条件,就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一方面,“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时刻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过去的理论只是停留于观念的抽象演绎,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2)《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3页。真正的“彻底的理论”是从解决现实困难出发,诉诸国家的现实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页。一个理论是否具有“彻底性”,在于能否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在于能否击碎“心灵套上了的锁链”,在于能否彻底与德国仅仅停留于理论革命的“宗教改革”划清界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彻底”,在于它符合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迈进的发展需要,在于它满足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在于它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劳动的现实需要。然而“理论需要”不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如果没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就不会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需要”。另一方面,“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马克思在这一经典论断中深刻阐明了说服人的理论与掌握群众之间的因果关系。人民群众只有经历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属性和革命力量,塑造出社会主义属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转化成具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要想“说服”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坚持自身理论的彻底性,不断推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更加重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需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自身的发展完善,建构起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彻底性理论,说服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必然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的梳理分析,更加明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主要任务和实践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述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首先,必须坚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立场,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与斗争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更加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武装、观念铸塑、实践转化的主要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铸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加强理想信念、价值操守、精神家园的构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促使他们真正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最后,坚持新时代思想教育的现实性、群众性、彻底性的实践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思想政治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社会融于社会,走近人关注人关心人,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人心,做在心坎上。“一把钥匙解一把锁”,真正破解人民群众思想情感的困惑,真正起到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作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支撑力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象的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时代性、加强针对性、富于时效性,实现彻底性。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