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 小学线上美术课堂成效与利弊的思考
2020-12-08雷芬
◎雷芬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迫使全国各地学校的师生不得不集体网上见。为了能顺利“转战网络”,各校纷纷调整教学计划,充分调动网络资源,精心筹备线上网络课程。一堂堂精彩的线上课堂陆续推出,不仅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也成为拓展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新鲜尝试。在这之中,小学美术课程也表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小学美术网络课程的优劣势已初见端倪。
此间,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中的一员,我也为自己所在的年级制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案,并通过直播和微课两种线上教学方式交互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反馈以及组内老师的课程效果探讨发现:受众面广,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跨越时空等网络的先进性契合了美术这门学科,凸显了视觉性这一课程性质,成为居家学习的直接优势。其次,在跨越了学校相对狭小的课堂空间条件下,网络的课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同时也有效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美术课程,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碰撞和展现,使得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和愉悦性这一课程性质得以充分体现。
当然,显而易见的优势中也隐藏着若隐若现的弊端。实践过后,我们面对现实,提出了质疑。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涵盖知识与技能,其中技能的教学和实践受限较大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课程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运用”美术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并实践的对象较多,在学生接受能力不等的条件下,我们还需考虑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使得手把手成为必要的教学方式,而面对屏幕的老师和学生终究是避开了最佳教育距离。在学生课堂作品的操作和评价环节,仅有画面和声音的条件之下难免也会因为“纸上谈兵”而力不从心。
二、美术网络课程的储备不足的欠缺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平时大多专注于课堂教学的老师们半推半就登上了线上教学的平台,边培训边上岗,对很多新技术的运用依然比较陌生。加之小学美术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的内容和形式较广,技术操作要求的程度较其他科目更高,在操作上难以做到游刃有余。而小学生们在没有独立辨知能力的条件下,只能通过家长协助操作和监督。我在教学过程中甚至遇到完全没有任何反应的学生,后来得知家里监督学习的家长确是对电子设备一窍不通的爷爷。由此可见,不仅教师的技术储备很重要,学生家庭监护成员的技术储备对美术网络课程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美术网络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管控策略难见踪影
不管是直播还是录制好的微课,都以在屏幕上一帧帧的画面出现,坐在屏幕前的老师对着摄像头知晓学生实时的学习状态吗?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对线上美术课堂的效率尤为重要。在实施过程,我要求学生处于视频通话模式,至少能直观看到学生是否坐在屏幕前观看和学习,但现实状况并不是那么可控,原本在课堂上只要稍稍提醒,学生立马就会有所改善。但是在网课中,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和纠正。在《巧折巧剪》这一堂课中,学生利用剪刀操作的细节因为单一的镜头,无法在屏幕上清楚展示,线上课堂材料使用安全性的把控,不得不由家长来监护,而屏幕能传递的仅仅只是画面和声音。
四、美术课程的线下境遇,决定了美术线上教学的尴尬
美术是关于视觉艺术为主的学科,美术课程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在审美、创新与抽象思考方面的能力,甚至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线上课程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自律,即便是网络跨时空的优势在这一方面也成了劣势,日常的学校制度和课堂纪律约束失效加上美术网课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相对烦琐和复杂,直接造成了参与度不高的现状。其次,在应试教育的当下,文化成绩分数依然占据着最重要的学习地位。从而在学生,特别是大多家长的心目当中,美术课堂成了可有可无的消遣。每天线上文化课的作业学习已耗尽精力,况且是排在后面的美术课程, 成了草草了之的借口。
社会总是具有自动淘汰功能,不适应时代的事物定会随着时光的变迁而逐渐湮灭。而在美术教育课堂中不可替代的,也正是我们一直坚持至今的。发达的科技也抵不过具有温度的教学距离所能达到的效果。所以我认为,美术的范围太宽泛,涉及的学科之多,涉及的形式之多,让单一网络媒介无法应对,最好的美术教学课程方向依然是以线上网络课堂为辅,线下课堂教育为主的教学格局。当然,在疫情中学生和老师坚持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坚定意志远比课堂效率更让人感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于美术课堂教育,纵使在巨大的挑战之下也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