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一领会 一课一感悟
——探析中学语文教学新策略

2020-12-08王永丽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领会课本知识点

◎王永丽

与小学、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知识点的发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深入讲解知识点中的内涵,也需要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真正做到“一课一领会、一课一感悟”,通过适当反思、领悟课堂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要求。

一、诵读教学,引导学生的领会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诵读在深化学生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这一教学需求,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领会与感悟能力,也需要从诵读入手,通过深入文本,让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美,调动身体的器官,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的《荷塘月色》一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朱自清先生的风格与文章的美,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法,围绕课本中的“田田”“层层”等叠词,展现荷花塘的广阔;通过“一粒粒”“脉脉”“缕缕”等词语,体现作者的体验。在诵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感悟作者的文字,能够在心中完整地呈现出荷塘的景象,随着诵读的深入,学生通过叠词鲜明的节奏以及协调的韵律,在感悟文字美的同时也能品味背后的音乐美。诵读结束,学生反复沉浸在优美的荷塘景象之中,久久不能释怀,最终更好地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法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书本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到“感悟的状态”,使学生能够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领会。

二、品味情感,激发学生的感悟

在当前高中语文课文中存在大量抒情文章,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领会与感悟过程,就应该从文本入手,在深入讲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情感的共鸣,这样有助于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互之后,学生对课堂的感悟能力会进一步加深。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五的《陈情表》教学中,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应该与这篇文章的情感息息相关,虽然时过境迁,但是《陈情表》中的情感依然与现代社会存在相通性。所以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对这篇过程的感悟,教师可以从情感入手,根据文章中的“九岁不行”“刘夙婴疾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词语,体现作者的悲惨身世、祖母对作者的哺育之情以及祖母当前的危险情况等,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品味作者与祖母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感悟,思考自己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的情感,鼓励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近距离感悟到作者与祖母之间深切的亲情。

通过上述教学,教师依托情感交互的方法,促使学生从情感入手对课文产生更多的感悟,不仅能够感悟课本的知识点,也能感悟自己与亲人、长辈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长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实现情感共鸣。

三、把握问题,促进思辨能力的养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是教育的重点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一课一领会、一课一感悟”教学目标,教师可将思辨能力作为其中的重点,使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并将对问题的理解体现在学生对课堂的领会中,最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在教学期间,核心问题的设置应该体现课程的重点,以及课堂中值得思辨的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中,《师说》《劝学》两篇课文都涉及了“学”的概念,但是深入阅读两篇文章后,可以发现荀子与韩愈对“学习”的看法是不同的,其中《劝学》强调了学习对人的提升作用,而《师说》则强调“求学的人”应该遵从“道”。因此在这两篇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明确两篇课文中关于“学”的抽象内涵之后,帮助学生确定思辨的内容。同时从课文内容来看,现有的课文中也存在大量的留白处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在觥筹交错之间暗藏了哪些杀机?项伯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的身份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生思辨的内容。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本中知识点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思辨内容进行反思,使学生在反复思考、论证过程中实现提升,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提高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当前高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领会与思考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在强调合理教学的基础上,以课本入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最终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感悟。

猜你喜欢

领会课本知识点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