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Gn 及AI的移动CT研制与应用

2020-12-08徐如祥

关键词:颅脑X射线头部

徐如祥

一、CT是数字化成像诊断仪器

早在1972年,英国计算机工程师Hounsfield在国际上发明了首台头部断层扫描CT。CT的成像原理是X光子透过不同的组织,利用探测器采集透过脑部的光子,并将光子转变为数字信息,然后将数字信息输入计算机重建三维断层图像,显示并诊断颅内病变。头部CT的发明开创了脑部病变数字化三维断层成像诊断的新纪元,1979年Hounsfield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经过40多年的发展,CT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排探测器发展到多排探测器,从单个X射线源发展到两个X射线源,从只能扫描头部发展到全身扫描。对于颅脑疾病来讲,CT已成为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疾病诊断不可或缺的必备仪器。然而大型CT体积及质量庞大,只能固定在放射科使用,对于不宜转运的危重症患者,有可能因失去CT检查而延误救治。因此,小型化移动扫描是CT发展的新方向。与MRI扫描时间(≥15 min)相比较,CT扫描时间短(≤30 s),适合于颅脑重症患者的急救检查,实用性强,技术上可行,使用操作简便。

二、16排移动CT性能特点

我们历经10年的研制成果——16排移动CT,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核心部件CT球管及探测器(芯片)等完全实现自主研制。同时,还独创性设计制造了精密机械导轨,解决精准控制扫描的技术难题;研制三向减振器,防治运载颠簸撞击损伤机器及消除扫描运动伪影;设计了多重X射线防护装置,控制射线散射;发明了专用固定器,方便CT车载及机载时稳妥固定。上述创新设计及技术发明,使16排移动CT性能更稳定、辐射剂量更低、成像更清晰、扫描速度更快、床旁及车载扫描更便捷。

三、16排移动CT数字化成像

16排移动CT具有轴位平扫+增强功能,可为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等提供诊断依据;采用上下肢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显示骨骼及软组织损伤改变。同时,该移动CT采用脑血管造影技术,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脑灌注成像技术,定量显示局部脑血流指标变化、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四、16排移动CT床旁应用

16排移动CT的体积及质量小,无需助推器,单人可将机器推到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为重症患者或术中患者提供床旁扫描检查,及时了解脑出血、脑挫裂伤、脑水肿、脑梗死等情况变化,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及时、可靠的影像证据,确保有效救治。

五、移动CT在战创伤的应用

颅脑战创伤发生率居全身所有创伤的第2位,而死亡率占第1位,80%的伤员死亡发生在院前30 min~3 h。16排移动CT车载、机载及船载扫描试验显示,在救护车行驶(20、40、60 km/h)、直升机飞行及866医院船航行状态下,16排移动CT头部轴位断层扫描清晰显示颅脑结构及病变,四肢断层扫描三维图像重建,可清晰显示骨骼结构及骨折情况,为战伤救治提供可靠移动诊断装备及技术。

猜你喜欢

颅脑X射线头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X射线
天鹅座X-1——最容易看到的黑洞迹象
为何可以通过X射线看穿人体?
准单色X射线机替代241Am放射源的测厚应用研究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