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12-08马小娟
◎马小娟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令世界瞩目。同期诞生的世界其他文明早已消失,但中华文明却能在这五千多年历史中绵延不绝,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内忧外患之后依然屹立不倒。归根结底是因为炎黄子孙们都具有极强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来的侵略,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困难,砥砺我们不断奋进。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重视。教师需要运用教育的艺术,推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以史为鉴,积极传承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家国情怀是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诉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式历史中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来深入发掘挖掘家国情怀培养的素材,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知识提升。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桎梏,改良教学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代入历史人物,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历史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诱因。让学生在做出选择的同时,感悟历史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与其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交流探讨所思所想。用这种方法,学生能够较为细致地了解历史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学习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史为鉴,积极传承家国情怀,并且能够对问题和困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更好地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与时俱进,合理扬弃
初中的历史教学,往往落于俗套。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这样的模式极其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和收获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摒弃原来的教育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进行结合,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与时俱进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运用互联网,基于多媒体来创设新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关注时事,让学生感受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引发学生的探讨,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郑和下西洋”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当下国家的“一带一路”规划,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过去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当下时事引发思考。从而滋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再比如在讲解我国古代的民族政策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进行生动的教学。学生也会明白,民族团结共同进步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从而积极地去支持和维护。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教师也需要立足于时代,不断地丰富其含义,使学生更好地把家国情怀铭记于心中。
三、多元渠道,开展教学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不能单靠课上的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丰富的活动,来达成课堂延伸。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要积极拓展各类渠道,让课堂的内容变得活泼有趣起来。积极地创设各类历史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上可以用纪录片的播放来代替口述的教学,引导学生们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模式进行讨论。重视名胜古迹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展示各类图片。有条件的在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名胜古迹,还可以开展各类课下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渠道。在讲解“戊戌变法”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历史课本进行舞台剧的编排,让学生们参演。在演绎之中切身感受历史,感受历史人物身上那份大无畏的豪情,以及那份浓厚的家国情怀。运用多元的渠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历史的熏陶,自然而然的养成家国情怀。
四、结语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任何优秀的新生事物,其成长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需要积极引导,让学生自行去感受去体会,把家国情怀养成的每一步都走踏实,让学生将这一理念真正地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挖掘教材的内涵,磨砺自己的教学本领。提升自身层次,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们成为未来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