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微电影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08

关键词:思政创作大学生

胡 济 林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微电影因题材精炼,拍摄制作周期短,参与人员不多,时长较短,故以“微”著称,是信息化社会快速表达思想观点的新载体。微电影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若干教学主题,指导学生分组拍摄微电影,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有关理论做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现象做比较客观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或正确判断,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是“将理论内化为品格、锻造为能力”[1]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微电影教学顺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切入“微时代”大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生活空间,逐渐成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时效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径。

一、微电影教学在思政课中的价值优势

(一)微电影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关于教学活动,毛泽东指出“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2]。这就是说,教师要深刻认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教师教与学生学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立场、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健全人格、锻造综合素质的学习动力。微电影教学一改以往思政课传统教学中的老路——教师教学生背、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包括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分析能力、培养钻研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深刻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作微电影时,大学生跃跃欲试;播放微电影时,他们翘首以盼;点评微电影时,他们津津乐道,微电影教学勾起“青年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3],大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原动力,迸发出强大的学习潜能。

(二)微电影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将思政课打造成为亲和力强、吸引力高、获得感强的优质金课是思政课教师的共同职责和崇高使命。关于金课的标准,恐怕不仅仅是看在校期间学生上课的效果,如课堂气氛、听课状态、喜爱程度、考试情况等,还应该放在大学生成长的人生长河中去评价是否是“金课”,学生毕业十年二十年后,他们能否想起思政课,想到思政课给他们带来的人生启迪与智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应首推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4]。在这里,思政课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启迪式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微电影教学创新了大学生学习模式,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创作微电影过程中,更多的是给予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如教育大学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观察世情国情社情,得出正确的判断,教育大学生运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实际问题。微电影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其预期效果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政治敏锐性、洞察力、辨析能力和践行能力。

(三)微电影教学有利于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高地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法单向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的优势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的教学长处,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微电影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拍摄微电影之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微电影的选题作深入的解读和指导,在学生的微电影剧本创作完成后,教师严格审核剧本的内容,指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吃透教材的理论观点,选取更好的拍摄视角,得出更合理的结论,有效纠正“微时代”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不足”“思维深刻性减弱”“认知情绪化明显”[5]等问题;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拍摄团队的组建、题材的选择、剧本的撰写、选景取材到拍摄加工剪辑等基本上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较好的释放,学生的思辨能力、笔头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微电影创作是一个“精细活”,前期准备工作需要非常周密,特别是关于剧本的内容,许多时候为了一个场景、一个角色、一句台词,同学之间进行反反复复的探讨和争鸣,师生之间展开线上线下密切的沟通研讨,这种深层次的学习状态开创了混合式教学的新高度。

二、思政课实施微电影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6]因此,在微电影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贯彻课程标准,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大学生一系列微电影创作的“总导演”。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加强“顶层设计”,设计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时效性强的微电影主题,教师团队要加强集体备课,通力协作,把微电影教学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等当作一个大型实践教学活动来对待。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提供理论指导、技术帮助、经费补助、组织微电影展播、微电影评奖等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他们深挖理论、集思广益、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断提高微电影的质量。

(二)坚持思想性、政治性与娱乐性、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

大学生创作微电影是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是深化理论认知、增强践行能力的重要手段,思想性政治性是创作微电影始终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类似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APP中娱乐化的微视频比较多,他们在创作思政课微电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泛娱乐化的倾向,他们往往只考虑到“有趣”“搞笑”等因素,却忽略微电影创作的主题、目的和意义,这就与微电影教学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因此,学生在创作微电影之初,需要撰写微电影的剧本,详细阐明微电影的创作意图、故事情节、人物对白等,交由教师来把控微电影的政治方向、思想内涵和主题等,掌控好微电影娱乐性、趣味性的“度”,确保大学生通过创作微电影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同时,在评分标准中应该把微电影的思想性、政治性列为首要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思政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固本和铸魂工程”[7]应当具有的政治属性。

(三)坚持理论研讨和实践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这为界定思政课的性质和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思政课是向大学生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必修课程,其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大的魅力在于理论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微电影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决定了大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哗众取宠的娱乐化短视频,而是基于对教材某一理论观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政治辨识度高、价值观判断正确、传播正能量的微型视频,是大学生自身理论素养的集中体现、思想认识的具体化身、实践行动的缩影。因此,加强对微电影主题的理论研讨是撰写好微电影剧本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学生通过创作微电影提高理实贯通能力的先决条件,更是提高微电影品味和质量的根本所在。在微电影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同学之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必要的场景参加友情演出,师生共同演绎对信仰的追求、真理的探索和社会实践的体验。

(四)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统一的原则

微电影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理论解读、题材选择、剧本撰写、道具准备、拍摄技术、加工剪辑、回顾反思等方方面面,其工作量远远超过一次普通的课外作业,它对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团队精神的考验不亚于一次综合测验。因此,在评价微电影成绩的时候,一方面,要把大学生的参与过程纳入重要的考核内容,包括同学参与的态度、研讨的次数、资料的记录、拍摄的次数、剪辑制作等等;另一方面,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微电影的政治立场、思想性、观赏性、趣味性、市场价值等。此外,大学生在创作微电影之后的感悟、微电影参加校内外巡展的反馈情况、参加相关微电影比赛的获奖情况等都可以作为终结性考核的一部分。

三、微电影教学在思政课中的探索与应用

(一)统筹设计微电影教学活动

首先,科学定位微电影教学。“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6]近年来,微电影教学逐渐得到推广,并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1]。因此,学校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在微电影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时数、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经费、教师工作量、成绩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制度保障,确保微电影教学能够扎扎实实开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统一规划微电影教学主题。创作微电影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根据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会同学校党委工作部制定出当年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的主题。如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选取“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微电影教学的主题。2017年召开党的十九大,选取“喜迎十九大,党徽在我心中”的主题。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改革开放40年铿锵足音”的主题。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选取“礼赞祖国70华诞”作为微电影教学的主题。各教学班围绕这些宏大的主题,再作深入细致的研讨,确定不同的微主题,选取不同的题材和拍摄视角,深化对实践教学主题教育的认识。

再次,统一制定微电影教学实施方案。思政课各教研室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微电影实施方案,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批准。具体实施方案应包括:微电影主题讲解、经典微电影讲评、创作时间安排、组织学生分组、各组微电影开题、指导剧本撰写、微电影制作技术指导、提供经费支持、制定考核评价细则、组织巡展与评奖、预期效果等,确保微电影实践教学有章可循,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微电影实践教学效果。

(二)扎实推进微电影创作

一是组建微电影创作团队。学校层面可以重点推出若干微主题的创作项目,让学生自主报名,自主组建团队,学校在师资力量、技术手段、创作经费、社会资源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家团队为中标的校级微电影创作团队提供专业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建单位优先向他们提供创作便利等。班级层面,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人人参与,发挥优势,实践提高”的基本要求,积极组建参加创作团队,创作团队应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分工明确,并填写微电影创作团队基本资料。

二是组织微电影开题。微电影创作是一项集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系统化教学活动,包括缜密的学术研究、周全的前期准备、高效的团队合作、大胆的艺术创作、精细的后期剪辑、深沉的创作反思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开题加以科学论证。良好的开题是微电影创作成功的基础,创作团队通过教师专家组的开题评审后,方可开展进一步的微电影创作。一般来说,微电影开题报告包括微电影选题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作流程、创作计划、预期效果等。

三是打磨微电影剧本。微电影剧本是具体实施微电影创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拍摄微电影最详实的参考范本。微电影剧本是对开题报告相关内容的细化,把创作过程中涉及的人、事、物做一个详细的描述,涵盖创作目的、创作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台词、场景、道具、演员、剪辑、配文配乐等方面的内容。创作团队需要分头查找资料,集体研讨,撰写并反复修改创作剧本。剧本成型后送任课教师审阅,教师对其中的政治观点、思想内涵、人物刻画、可行性、意义等作重点把握。创作团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打磨微电影剧本,加深对理论知识、基本观点的理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面貌,演绎感人的场景,拍出质量较高的微电影。

四是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微电影创作连接理论和实践两头,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触及理论深层次的问题,以及一些社会敏感问题,需要由专家团队提供权威解释和专业指导,确保微电影创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校级专家团队,成员可包括本校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和校外专家,其主要职能是审核校级微电影创作团队的开题报告、创作剧本、实施方案,也可为普通教学班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高难度问题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这一举措改变了过去微电影创作专业指导力量薄弱、权威性不高、任课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加强了创作指导的统一性、权威性,解决了微电影创作的专业需要。

五是组建技术团队,提供技术保障。微电影教学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相关职能部门应通力配合,同向发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图书馆等相关职能部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为大学生创作微电影举办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指导使用图书数据资源、提供拍摄剪辑等技术培训、提供辅助设备等。这既给大学生开展微电影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又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发挥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

(三)完善微电影的评价和推广

第一,任课教师完成微电影的初次评价。微电影创作完成后,学生应提供微电影、总结报告、活动过程记录、详细研讨记录、相关文字照片和社会评价等,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安排所有微电影在课堂上展示,并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评定微电影的成绩,可按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等几个等级来评定。

第二,融入校园文化艺术节。任课教师将评选出的优秀微电影报送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党委工作部,纳入校园文化艺术节微电影展示活动栏目,组织微电影展播、评奖和颁奖,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方式,评出相关奖项和优秀指导教师,扩大优秀微电影的辐射力,促进师生对微电影的深入研究和创作,凝聚正能量,倡导校园新风尚,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第三,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这些评选出来的优秀的微电影反映了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校园文化的气息,是不可多得的接地气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专门的栏目,展播优秀的微电影,扩大思政课对校园文化话语权的影响力;可以把优秀的微电影添加到思政课教学案例库中,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案例库,发挥朋辈教育的感召力;还可以精选相关主题的微电影,作为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周末观影、党课、班会课、团日活动等活动中组织收看,丰富相关主题教育的内容,扩大微电影的教育效果。

第四,对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自拍微电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的重要形式。设立大学生微电影创新创业项目,对于一些较好的题材和剧本,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鼓励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与相关企业、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公司合作,吸取新鲜的社会元素,增强微电影的现实感和震撼力,大胆探索与市场接轨的微电影发展模式,为微电影“走出去”提供新的方案。

总之,在信息化发展态势下,微电影教学丰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扩大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外延,较好地推动了大学生自我成长、融合师生关系、凝聚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开拓大学生职业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思政创作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