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晓丽的傈僳姐姐
2020-12-08墨然
◆墨然
和晓丽是丽江市实验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今年9 岁,长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圆圆的脸蛋,粉白的皮肤已经看不出一点纳西族小孩的痕迹了,她平时在学校都穿着统一校服,只有在纳西族的“三多节”或者“棒棒会”这些重要节日,才会穿上传统的纳西族服装,参加庆典。
爸爸和自龙是丽江市政府派驻到宁蒗县翠玉乡的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妈妈杨洁是实验学校初中部的一名语文老师。和晓丽一家都是纳西族,从晓丽记事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丽江的大研镇,每天早上妈妈做好早点,一家人吃了饭,她和妈妈去学校,爸爸去市政府上班,生活过得安逸而平静。
可自从爸爸被派去做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后,她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都见到爸爸了,有时候是两个星期,有时候是一个月,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差不多三个月都没有见到他。
这天下午,晓丽终于看到爸爸回来了,她欢快地跑过去,扑到爸爸怀里,爸爸抱着她坐到沙发上,晓丽问爸爸:“爸爸,你怎么这么久都不回家?你下乡的地方在哪里呀?”
爸爸说:“爸爸这段时间都在做精准扶贫工作呢!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是要精准识别,就是到我们挂联的地方挨家挨户走访,看看那里的傈僳族群众都缺什么,为什么会贫困,然后呢还要为他们制定脱贫措施,一步一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让那里的傈僳族孩子都跟你一样,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饭吃,有学上。所以爸爸这段时间都在走访,造表登记呢。”
晓丽又问:“翠玉在什么地方呀?”
爸爸说:“要去翠玉,首先得翻过咱们天天看到的这座玉龙雪山,过了玉龙雪山再渡过金沙江,江的东面就是咱们丽江市宁蒗县的翠玉乡了。”
晓丽又问:“爸爸,什么是傈僳族呢?傈僳族跟咱们纳西族是一样的吗?”
爸爸说:“傈僳族跟咱们纳西族呀都是咱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咱们居住的丽江坝子是城市,我们这里生活条件都很好,但是在我挂联那里的那些傈僳族群众生活的条件就没有咱们这里好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山高坡陡,交通不方便,住的房子有很多都是木楞房。那里气候冷凉,庒稼收成也不好,他们就靠种洋芋、荞子、燕麦这些作物生活,家里养的羊呀猪呀什么的也长得很慢,所以他们的生活很贫穷。”
晓丽问:“爸爸,你去那里驻村是帮他们做些什么事呢?”
爸爸说:“咱们这些驻村工作队员就是要和当地的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的同志一起去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帮他们早点摆脱贫困,过上跟我们一样的小康生活。哦,对了,下个月,我给你带个小伙伴回来,她叫贺英,10 岁,你得叫她姐姐呢。他们家是爸爸挂联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从翠玉乡一个叫罐罐山的山顶搬迁到乡政府旁边的坝区修新房子,在修房子这段时间呀,她暂时没有地方住,也没有学校读书,我想让她来跟你做伴,你们两个要住一间屋,一起去实验学校读书,怎么样?你答应了我再去跟你妈妈说,请她去跟校长说说,帮忙把贺英安排到你们学校去。来,看看,这就是你的贺英姐姐。”
爸爸说着把手机相册点开了,相册照片上站着一个穿百褶裙的瘦小的女孩,头发稀疏,皮肤黝黑,脸上好像还粘着草梗,紧挨着她身边的是一只小羊羔,在她身后是正冒着炊烟的木楞房,木楞房后面就是铺满整个画面的碧绿碧绿的大山和森林了。
晓丽问爸爸:“爸爸,贺英姐姐怎么看起来比我还小呀,她旁边的那只小羊羔也要跟她一起来我们家吗?要是小羊羔也一起来,让它住哪里呢?”
爸爸笑着说:“因为贺英姐姐吃的东西没有你吃的好,住的房子也没有你住的温暖舒服,所以她的个子没有你高。小羊羔不会跟她一起来的,咱们家可没有青草给它吃,它得跟它的妈妈一起去山上吃青草呀!”
晓丽一听,高兴地说:“那要是这样就让她来,让她跟我一起住,一起去读书。我要有一个傈僳族姐姐了,真好,真好!我们肯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爸爸见晓丽爽快地答应了,很高兴,说:“我就知道咱们家晓丽是最懂事的,你真是爸爸的好姑娘,你答应了,你妈妈也就没有问题了。”
晚上妈妈从学校回来,爸爸把想叫贺英来家里跟晓丽一起读书的事情跟她说了,妈妈说:“你们父女两个都决定了,我又怎么会不同意呢?我明天去学校就跟校长说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爸爸说:“谢谢你们母女两个对我工作的支持。”
妈妈笑着说:“哟哟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起来了。”
一个月后,爸爸把贺英带回了家。
晓丽家住在“一米阳光”小区,她家是小区里一座有纳西族建筑特色的两楼一底独体庭院,院子东面和南面的花坛里种着金桂,银桂,山茶;花盆里种着的是虎头兰,君子兰,月季……北面的铁篱笆上爬着紫藤,和煦的阳光下,有蜜蜂在花丛中飞进飞出……
贺英跟在爸爸身后怯怯地走进了院子,晓丽从客厅的玻璃墙后面看见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一套粉色的运动服,肩上斜挎着一个很致别的包包,跟在爸爸身后从花径走来,就知道是贺英姐姐到了,她兴冲冲地跑了出来,一把拉着贺英的手,开心地说道:“贺英姐,你终于来了,爸爸给我看过你的照片,你今天这身打扮,可比照片里漂亮多了。”
爸爸给贺英介绍说:“小英呀,这是你晓丽妹妹,以后你们俩就要在一起住,一起玩,一起上学了。”
晓丽说:“就是就是,贺英姐,来,我领你去我们的房间。”
晓丽把贺英带进房间,把她背着的傈僳挎包取了下来,“包包”在傈僳语叫“纳撇”,贺英的挎包是妈妈在山上放羊的时候用彩色的线亲手织出来,图案是红蓝黄绿相间的漂亮纹样,贺英把挎着的包包递给晓丽,说:“请你把我的‘纳撇’放在桌子上。”
晓丽听不懂什么叫“纳撇”,就问贺英:“贺英姐,什么是‘纳撇’啊?”
贺英笑着说:“我们两个一见面,只顾着高兴,把普通话都忘记了,‘纳撇’是傈僳话,‘包包’的意思哦!”
晓丽也笑了,说:“原来是‘包包’的意思啊。在我们纳西话里,把‘包包’叫做‘可子’呢!”
贺英的床是爸爸妈妈在上星期给她准备的,和晓丽的床一个样,就在晓丽的床对面,书桌也给她单独准备了一张,书桌上放着一个红色的双肩包,里面晓丽妈妈已经给她准备好了书和文具。
晓丽指着床和书桌说:“贺英姐姐,这是我们给你准备的床和书桌,看看,满意吗?”
贺英用有些生硬的普通话回答:“满意满意,我很喜欢呢!”贺英在翠玉的山寨小学也是上三年级,老师上课都用普通话,回家跟爸爸妈妈才讲傈僳话,来丽江之前,妈妈嘱咐她,城里人都讲普通话,你也要讲普通话,咱们的傈僳话在城里没有人听得懂的。
两人对对方都充满了好奇,晓丽从照片上知道了一点点贺英的生活,贺英也正在探寻着眼前这些只有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东西。她们脸上都带着微笑,心里也满满的都是高兴。
教材都是一样的,晓丽叫贺英把课本拿出来,看看他们上到了哪里,原来教学进度也差不多,晓丽他们还比贺英他们慢了一个单元,城里学校活动多,乡村山寨里的学校除了上语文数学英语外,没有更多的活动,教学进度就快一些。
两人待了一阵,妈妈走了进来,晓丽给贺英介绍说:“贺英姐姐,这是我妈妈,她是实验学校初中部的语文老师,大家都叫她杨老师呢!”
贺英恭恭敬敬地叫道:“杨老师好。”
妈妈笑着说:“小英啊,在家里不要那么拘束嘛,随便一点好啦,以后在学校里叫老师,在家里吗,叫阿姨就可以了。”
贺英赶紧叫了一声:“阿姨!”
妈妈高兴地答应了。
三个人在屋里说了一会话,妈妈说:“我们现在去学校熟悉一下环境,一个星期之前我把小英的情况跟校长说了,校长非常支持,他答应让小英到晓丽那个班插班,这样你们两个就可以一起吃住,一起上学,妈妈和学校都好管理你们了。”
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边往学校走去,一边跟她们开玩笑说:“晓丽啊,我这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一样的放,你们两个啊,以后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了。晓丽,你可不准欺负你贺英姐姐哦。”
晓丽噘着嘴说:“妈,咱们才不是羊呢,咱们是好姐妹!还语文老师呢,以后要注意你的用词。”
妈妈也笑了:“哟哟哟,还跟妈妈认真起来了,是了是了,你们不是羊,你们两个是好姐妹,都是妈妈的乖女儿!”
晓丽亲热地搂着贺英的肩头说:“放心吧妈妈,我们会好好相处的。”
贺英也用普通话说:“杨老师,我会跟晓丽妹妹好好读书的,昨天我来丽江之前,妈妈跟我说,你们一家人是我们的恩人,你们帮助了我们,我们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的,爸爸妈妈要在翠玉修房子,以后还要种核桃,种花椒,养猪,养羊,我们把日子过好了,才对得起和叔叔他们这些扶贫工作队员呢。”
贺英接着说:“阿姨、晓丽,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答应我,不要说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爸爸妈妈说,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贫困只是暂时的,现在那么多人在帮助我们,我们自己也在努力干活,靠我们的辛勤劳动,靠大家的帮助,我们肯定会在今年脱贫的。”
妈妈高兴地说:“贺英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答应你,在学校不提你家的情况。杨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在丽江实验学校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