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探讨
2020-12-08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中外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文学作品非常丰富,这些文学作品中蕴藏着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民风民情、思维情感,是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文化的重要渠道。要学习英语文化作品,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良好的翻译是不可或缺的。我国近代的严复先生总结了翻译要做到“信达雅”的基本要求,其中的“信”就是要符合原作的愿意,其中的“达”就是要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所谓的“雅”就是要有优美的语言[1]。这样的要求已经不低,但是对于文学作品,其难度更高,因为其中的大量艺术性语言,如果翻译不当,就会将原作的文化特征抹除,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意思。所以,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必须要妥善处理艺术语言,才能够将文学的艺术性更好的表现出来。
一、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有极高的艺术性;翻译优秀的英文作品,不仅仅要精准传达原作品的内容、情感,还要充分兼顾文化的差异;才能让原作的艺术性在译作中完美的再现。所以,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妥善处理艺术性至关重要。
(一)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表现
在对英语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其艺术性的体现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翻译者对原作品的理解、欣赏、整合和再创作。文学作品的翻译,绝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的翻译即没有意义,也难以做出准确优美的表达,并不利于读者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所以,理想的翻译,必须是翻译者在充分理解原作品的基础上,以中文为基础的一次再创作过程,这有这样才能够让原本和译本更好额融合,准确的传达原作品的目的、情感、背景以及文化[2]。
其次,体现在译文的内容上。对于一部翻译作品,读者接触的是译本,所以对于原作的艺术性的感受是通过译本来实现的。换句话说,译本的艺术性是否与原作的艺术性相符,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真正了解了原作。翻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翻译,以中文的内容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和学习到英语文学作品,体会到英语作品的艺术性,译文的内容就是艺术性的直接载体。准确的语言表达,保证了原作品的文化性、艺术性被完美的呈现在译文中。
再次,体现在译文语言的运用上。对于不同的文字写作者来说,对语言的运用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来说,这种差异更大,也代表着作者的鲜明特征。所以,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必须要将原作者的语言风格特点表现出来,让读者读译本与读原著一样可以直接与作者对话。这需要翻译者了解作者的语言习惯、写作风格,从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包括句型、语法、用词等等。
(二)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特点
对于翻译工作来说,对艺术语言进行准确的处理,必须首先对文学翻译艺术性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其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其具有不可分裂性。就是说,对艺术语言的处理,决不能孤立的、片面的来某短话、某个句子,而必须要建立在对作品全面、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其次是直译和意译相融合原则。翻译工作者,直译是基础也是译文原文一致性的基本保障,但是如果只有直译,作品的中的文化背景必然难以表现,所以必须结合意译使用,使译文与原文不仅具有相同的内容,还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3]。再次是具有“度”的特点。艺术表达高于现实,但是必须适度,过分限制就会远离艺术;过分夸张,又会远离生活和真实;所以在艺术性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准确把握好度,做到既不死板也不过分。
二、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
通过上文中我们对于英语文学翻译艺术性的特点所做的论述,可以看出艺术语言的翻译的确较为困难;一旦翻译中词不达意,必然会造成翻译质量下降,不仅难以传达原作的文化,甚至难以表述清楚原作的语言。所以,在英语文学翻译中,不许对艺术语言进行慎重的处理。基于此,我们总结了如下的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结合这些原则实施翻译,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准确、恰当、优美的翻译英语文学作品。
(一)忠实原文原则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严复先生对于翻译所提出的要求为“信达雅”。其中,信指的就是符合原作的愿意;在这里我们将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第一条定为忠实原文原则,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内容,指的都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高度尊重原作品的内容,不可将原作品随意更改、歪曲、删除、增加。在艺术语言的处理过程中,忠实原文原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也是翻译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将翻译工作认定为一项再创作的活动,也是基于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如果没有了这一原则,翻译就不是再创作,而是直接创作了。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所谓的忠实原文原则,并不是说翻译只能采用直译,只能凭原文逐字逐句实施翻译;而是说要充分尊重原文所表达的意思,结合原文的内容、情感和风格,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简单句子可直译,复杂句子可意译;符合中国人理解的可直译,不符合中国固有认识的可意译[4]。比如对于这样的一个句子“He is poor like a church mouse。”原文直接翻译为“他穷的像只教堂里的老鼠。”然而,对中国人来说,教堂里的老鼠和贫穷并没有直接关联,与我国文化有较大差异,所以如果将其意译为“他穷的像个叫花子。”中国读者立刻就能够心领神会。而这样的翻译,同样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实现的,因为对于原著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不同作品的作者,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翻译者也必须要充分结合作者的风格来展开翻译,使译文与原文保持同一特征,这也是忠于原著的重要内容。
(二)尊重时代背景
语言是人们从生活中总结形成的,并且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变化;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使用方法,用语习惯,乃至特定涵义的词汇等等。以中文来看,古文和白话文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作品和现代作品。英语文学作品同样如此,一部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必然与创作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表现出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生活状况、人物际遇。所以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必须对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这些对于艺术语言的处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只有完全了解了时代背景,才能够对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底蕴、文化特征有淋漓尽致的译文表达。比如,在翻译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的过程中,如果翻译者不了解这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了解作者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和感受,就很难将作品中作者刻画的年轻人的怅然所失、彷徨无助鲜活的表现出来,如果是这样也就难以将作者批判战争、否定战争、拒绝战争的态度表现出来;这样的翻译作品显然不是理想的翻译。只有首先了解这部作品创作于一战时期,有着半自传体的性质,作者在作品中用精炼的文字,刻画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以及战争带个社会的影响[5];所以翻译者必须要对背后的故事十分清楚,才能够更加精准的用译文来诠释这部作品。
(三)翻译流畅性原则
翻译流程性原则,事实上也就是“信达雅”中的“达”,就是在准确翻译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的通顺、流畅,符合译文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理解方式。对于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要特别重视翻译流畅性原则,不必过于拘泥于英文的原有形式,而是要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发生改变的基础上,以连贯通顺的表述,使读者更容易懂得原文的内容。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用语特征,中文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更大,所以翻译过程中必须要灵活掌握,通过对句式、语序、句型的调整,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使翻译的内容即能够准确表达原文,又能够便于我国读者的阅读理解。比较典型的就是英语文学中,常常会有连续的短句,这种表达方式在英语作品中显得更具韵律,而且常常富有特殊含义,或者为了强化情感,或者为了加强细节。对于这类句型的翻译,如果拘泥与英文的短句生搬硬套,不但会韵律感全失,而且会让读者难以理解。所以这种情况下遵循翻译流畅性原则,对短句实施合理的合并,并辅之以具有韵律感的中文词语,可以在保留原文韵律特征的同时,让读者对原文有更好的理解。再比如,英文文学作品中,有时候使用长句,这种长句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词翻译出的中文,必然会非常混乱,表达模糊;所以基于翻译流畅性原则,对其实是合理拆分和充足,就能够让文字的流畅性、清晰度得到明显提升。
(四)合理规划原则
对于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不仅要有准确的用词,通顺的用语,更需要有优秀的表达,这也是信达雅要求中的“雅”的要求。而要针对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做到“雅”的要求,就必须要遵循合理规划原则,以中国文化与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基础,对翻译的语言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润饰,从而使其更加优美动人。之所以针对英语文学作品展开翻译,其直接目的是让中国读者阅读、理解和学习英语文学作品,所以是必要依据中国读者的习惯,对英文作品原作展开再创作,对其实施合理规划使之具有中国语言特征,这样的作品才真正有吸引力,才真正是一部可供读者欣赏,能够得到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6]。
(五)其他翻译原则
事实上,在对英语文学艺术语言的翻译中,处理上面提到的四个原则恩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则。比如通过恰当的词语、句式,是作品具有更强的声、韵、音特征,是译文更加和谐,让读者阅读时更富有节奏;另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某些内容做适当的增加或删减,让读者更对原文的而理解更加深刻,也是对艺术语言处理的常用方法[7]。
三、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方法
艺术语言的翻译,是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重点也是精髓,所以必须严格遵循上述的各条原则,并运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常见的艺术语言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语音方法
所谓语音手段,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关注用词用语的声韵、节奏,比如注意句子中的声、韵、调排列,运用同音词,设置合适的韵脚,善用拟声技巧等等。通过这些语音方法,让原作的风格尤其是语言风格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语言方法的运用,要求翻译者对英语的语言风格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对各种语音合理规划,为读者呈现出更加流畅,富有节奏,带有文学美感的高质量译文。
(二)词汇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也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处理英语文学艺术语言,离不开对词汇的巧妙运用。词汇方法主要包括增加词汇、删减词汇和词义引申。
增加词汇、删减词汇,其主要目的,都是基于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而做出的。但是前提条件是通过词汇的增加或者删减,让译文的表达更加清晰或者凝练。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增加、删减词汇针对的都是词汇,而不是语义,其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原文的予以。词义引申则是基于翻译中的特定语境,对某些词语做出适当的调整,对其意思做恰当的引申,这样让表达的语境更加清楚,更能够引发读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同样不得变更原文的意思。
(三)语法方法
所谓语法,就是语言的应用法则。中文、英语有着各不相同的语法手段。因此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处理艺术语言,离不开恰当的语法转化,使翻译后的表达增加准确、深刻,对原作品的内容与含义有更准确的表述,或者更符合中国读者的用语习惯。常用的语法方法主要有结构转化、此类转换等方式。
四、小结
艺术语言的翻译是既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准确、深刻的表达原作品的内容、内涵、文化和风格至关重要。所以,翻译工作者必须要严格遵循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巧妙运用艺术语言的处理方法,才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更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