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火寻常处,写时代春秋
——读《人世间》有感

2020-12-08杨晓惠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环人世间人情

◎杨晓惠

近期在微信上看到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几位农民工兄弟在打车时担心弄脏座椅将上衣脱下反过来垫在座椅上;无独有偶,很多农民工在乘坐地铁时宁可蹲着也不想把座椅弄脏……这就是被人们称作“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素质修养。他们勤劳、善良,自谦、自知,或许也有些许自卑。

可是,这样的评价还远远不足以让人们充分认识一群人,暑期读到的梁晓声老师的《人世间》,就是这样一部着眼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一、抚摸时代的脉搏

《人世间》分上、中、下三部。故事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封页推荐语是这样说的“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作者梁晓声是我在读师范的时候挺喜欢的一位当代作家,当时读过他的很多知青小说系列。他的文字风格朴实平和,却流畅生动,没有矫情花哨,没有晦深艰涩。《人世间》以东北一个底层普通的工人家庭子女的成长和生活展开叙述,从这样一个普通家庭辐射开去,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社会政治的大环境,自然会影响着底层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小老百姓也有小老百姓的生存智慧。文中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对迈入上层社会的朋友的内心独白:“千千万万的人像我们一样,其实对我们的国家所知甚少,并且一向认为不知道并不妨碍结婚生孩子过日子,甚至认为知道了反而妨碍过日子。……”

暑期有机会听到“教育狂人”李庆明老师的讲座,他在四个小时里洋洋洒洒从文艺复兴讲到二战的德国讲到中国的“文革”,再讲到国内现当代教育的弊病……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时代,都不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正是我读了《人世间》后最大的感触。有评论家说,本书的主人公周秉昆是“好人文学”的代表形象,我们通过他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到,在时代的洪流里,最不应该缺失的是真善美,或者说是人性中的良知,而这样的良知来自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么说似乎有些空洞,只有走进主人公的生活情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有良知的老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二、描述贫穷的意义

作为一位心怀悲悯的纯文学作家,也作为一位从底层成长起来的作家,晓声老师一直以最柔情的视角,关注着社会中最贫弱的群体。

《人世间》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贫穷的描述:

他们都是走南闯北的人,见过了种种贫穷现象,但冬季初入贵州山里时,从卡车上见一个又一个村子里跑出些三四岁到十来岁衣不遮体的男孩女孩,委实大为惊骇!惊骇甫过是心痛,不少工人一路流泪,卡车再路过村子时,不忍复见那情形,便转身背对车两旁了。那些孩子跑出村子只不过是围住卡车讨吃的,一个个面黄肌瘦骨形凸现,工人们便将自己充饥的干粮从车上大弯着腰递在孩子们的小手里……破衣烂衫的大人们伫立在家门口远远地望着,已有先头进山负责安全保卫的人们逐村劝告过他们,卡车经过时不得靠近。……

这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这些工人本就是社会底层的穷人,他们的家人住着茅屋,喝着稀饭。但他们面对比自己更贫穷的人们时,他们慷慨地伸出援手,宁可自己节衣缩食。读到这一段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七月初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情形。一进景区,立刻有很多穿着深蓝色粗布衫的山区老太太围住游客,她们又矮又瘦又黑,手里举着刚刚编好的花环:买个花环吧,才五元一个。买个花环吧,才五元一个……平心而论,花环编得很不错,都是当天采集的鲜花,五元一个也很便宜,只是家里是个男孩子,自己这个年纪又不太习惯戴花环,所以第一时间是不太理会的。可是老太太会执着地跟着你,语气已近哀求,这个时候你就会心生怜悯,觉得不买倒是心狠了。这里的经济状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大有好转。人们不再是单纯乞讨,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想方设法改善生活,但在兜售商品时还是呈现了长期贫穷形成的自卑感,那么美丽的花环才卖五元一个,而那种哀求的语气,让每一个买下的人都会有一种布施的感觉。当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看到晓声老师描述的这一段话,我突然能够理解了那些卖花环的老太太们,那种极端的贫穷形成的自卑与示弱感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树立经济和人性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改变毕竟已经开始,一切会变得更好。

这就是好文字的力量吧?会让你产生共鸣,会让你看到事物的本质。

三、人情关系与人性对冲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大概是公认的事实,尤其是中小城市,人脉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家庭生活的幸福走向。这一点,在《人世间》中有着深刻的描述。人情社会有利有弊,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晓声老师在作品中围绕以周秉昆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群的日常生活,虚构的故事,却真实反映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人情关系的依赖,以及中国人情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小说中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这与我们在其他描写上层社会的小说或一些反腐影视剧中所见到的关系网又不一样。《人世间》中普通老百姓在艰难生活中,总有希望在前方照耀,他们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他们的渴望像一根根 小心翼翼地触角,向外延伸,而人情网,是可以让他们的触角伸得更远的平台。

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感受到的是人情关系的无所不在和利弊均衡,这其中,主人公周秉昆是关键人物,也是这样人情关系网的中心点。他心地善良,从懦弱无主见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子汉。很多时候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朋友,其中也包括帮朋友跑关系。每每此时,他的内心就会相当纠结,不帮,对不住朋友,帮吧,又不想总是麻烦别人。

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形象饱满的“好人”,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作品中,有大量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人性的自我对冲,在这些大量的独白中,有着酣畅淋漓的呈现。

人性绝对是复杂的,我们常常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中,看到一个“坏人”内心柔软或善良的一面,这样的形象塑造其实是相对容易的;而要将一个“好人”写得真实可信、形象丰富饱满,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写成另一个“雷锋”,一不小心,就会显得单薄,没有说服力。可是,读《人世间》,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作品中除了周秉昆,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群个性鲜明的“好人”,他们的好又各不相同,你会感觉他(她)也许就是你身边某一个熟悉的人。

在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文明时期,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几乎垄断了我们的生活,或许我们需要给自己一次“复古”的机会,《人世间》就有一种教科书般“复古”的气质。以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度看来,书中无论是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都是很好的“语言教科书”。读这样的书,你的心会沉静,会穿越,会陪着主人公开心、忧伤,和他一起陷入深思。

《人世间》,就是这样一部读起来轻松,又有嚼劲的书。

猜你喜欢

花环人世间人情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人世间最美的遇见
美丽的花环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人情
人情练达即文章
圣诞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