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嫩平原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

2020-12-08张大伟张洪森吴海涛李海滨刘洪亮

新农民 2020年14期
关键词:林带防护林落叶松

张大伟,张洪森,吴海涛,李海滨,刘洪亮

(1.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裕林场,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299;2.黑龙江孙吴红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黑河 164200)

1 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只有在造林时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措施,特别是实现了防护林树种最优化,才能使造林获得成功。

1.1 防护林对造林树种的基本要求

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人工林。因此,防护林的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等条件。而农田防护林是以防治害风,保护农田增加产量为主要目的,应着重选择抗风力强,树形高大,枝叶繁茂,根系不伸展过远,没有和农作物共同病虫害的树种。

1.2 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的主要环境因子

1.2.1 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气候条件是树种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每一树种在自然界中,都有适生的气候区域即自然分布区。通常各树种自然分布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无论在生长量、材质、干形、抗性、繁殖能力、寿命等方面都比较良好,而且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强。影响树木生长最主要的因子是气温和雨量,此外,日照、空气温度、风等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方的杉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北方的樟子松则具有耐寒的特性;马尾松、落叶松较喜光,为阳性树种,而云杉、冷杉较耐荫,为荫性树种。

1.2.2 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在土壤条件中,影响树种选择的主要是水分、养分、酸碱度等。大多数树种在土壤水分中等湿润程度时生长最好。从土壤肥力来看,大多数树种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只是耐瘠薄的程度不同,各树种对酸碱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树种适宜在微酸性及中性的土壤上生长。大部分树种抗盐能力较弱,对盐碱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1.2.3 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在同一气候区内,选择树种时还应注意地形条件。因为其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有明显的影响,如山区和平原,高山和低山,阳坡和阴坡,迎风和背风面等都有所不同。一般高山比低山和平原温度低、风大、雨大、湿度大。阳坡比阴坡日照时间短、温度低、土壤湿润。平地则比山地暖和,而洼地易积水和起碱,因此应按照不同地形条件选择造林树种。

2 防护林树种优化营造技术标准

2.1 造林整地

2.1.1 整地时间。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以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如果是保墒差的地段可现整现造。

2.1.2 整地规格。杨柳大苗树坑规格为50cm×50cm,针叶树小苗树坑规格为30cm×30cm。

2.1.3 整地标准。机械整地为翻、耙、起垄、达到可造林状态。人工整地为修床、筑台、再根据苗木大小进行挖坑。

2.2 树种选择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生态防护性能好,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发达,固土性强,栽植简单,成活率高,耐干旱又能固土的落叶松、樟子松、小黑杨等优良树种。

2.3 栽植技术

2.3.1 栽植时间。春季土壤解冻到栽植深度时,在苗木萌动前适时造林,造林持续时间在适时内越短越好。

2.3.2 栽植方法。植苗时必须做好根系舒展,深浅适宜,不窝根、不露根、浇透水,扶正、踩实。

2.4 密度设计

执行黑龙江省造林技术规程,杨大苗造林株行距3m×2m,樟子松纯林或樟、落混交林株行距为2m×1.5m。

3 农防林接班林带营造技术标准

针对早期营造的农防林带各树种进入成熟阶段的实际,为实现农防林防护功能不减、效益递增和体系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对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林带或林龄超过15年的近熟林带营造接班林。

3.1 位置选择

原有农防林带为南北林带,接班林设在西侧,原有农防林带为东西林带,接班林设在南侧。接班林带行数为5行,距原林带距离为5m。

3.2 树种选择

选择樟子松容器苗和落叶松换床苗造林,樟子松容器苗为4年生以上,顶芽好,高度25cm以上,生长健壮、土坨完整;落叶松换床苗为根系发达,顶芽饱满,长势健壮的兴安落叶松或长白落叶松。

3.3 密度设计

樟子松纯林:行数为5行,株行距为3m×2m;樟落混交林:3行樟子松,2行落叶松,樟子松株距3m、落叶松株距1.5m,实行行混,行距1.5m,树床宽度为8m。

3.4 挖护林沟

对新营造的接班林要挖护林沟,护林沟位置为距边行数1m远处往外挖,上宽80cm,深60cm,底宽40cm,四周封闭。造林地块为坡耕地的留截水埂。

猜你喜欢

林带防护林落叶松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阿尔卑斯山上的落叶松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挡风抗旱的农田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