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幻电影
2020-12-08郭仕彬
◎郭仕彬
中国为什么缺少科幻电影?为什么中国电影以古装为主?中国科幻电影受中国传统思想禁锢、技术欠缺、制度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喜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它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屏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
电影,始终是一种人类的艺术,每一部电影都是有生命的,它站在你面前告诉你人性,告诉你人的关注、欢悦和迷茫,告诉你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科幻电影是其中的新兴发展的一环,从电影发展历史来看,尽管“科幻电影”一词出现于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电影诞生之时,科幻片的雏形就已随之产生,如法国导演梅里埃导演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太空旅游记》(1904年)和《海底两万里》(1907年)。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全世界各种运动蓬勃兴起,以及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科幻片的第二个高潮。以法国的《阿尔法城》、苏联的《索纳罗斯》以及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为先导,直至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形成气候,科幻片的B级制作逐渐升级为A级制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幻片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的同时也被末世情节所占据,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1984年)拉开黑色序幕,也有《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等优秀作品。
科幻片在想象上天马行空,但它在逻辑规则上却是最为严格,讲求一个内部真实性统一连贯而不矛盾的虚幻世界。其人物塑造较为简单,基本表里如一,侧重点在于特效制作以及较高水准的视听享受,但这些年也开始注重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性的探究,对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恼和困难的描述开始加大力度。科幻片推动情节发展的激励因素往往具有科幻色彩,如时间错位,外星入侵以及人物内心冲突、人际矛盾、外界冲突(社会冲突和环境冲突)等的出现迫使主人公完成自己的英雄壮举。作为电影其传递的价值和信念依然不变,仍旧是生命至上,维护正义,珍惜人生等。
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分别为:
1.昙花一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一时期新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中国科幻电影发出一声啼哭后便消失在电影舞台。
2.初露头角(1949—1966年)这一时期受到政府支持,拍摄了《小太阳》《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多部科幻电影。
3.死寂(1980—200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姓“科”还是姓“文”的论战中,科幻文艺遭到了清污运动的绞杀,视为离经叛道。
4.缓慢发展(2000年至今)中国科幻电影数量比以前有所增长,质量参差不齐,创作类型上也没有大的突破。
中国为什么缺少科幻电影?为什么中国电影大多以古装电影为主?放眼望去从古至今,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秦汉的文明勃兴,唐诗宋词元曲的盛行于流传使得没有人不感叹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它恰好给予了电影素材,使古装电影自然而然诞生,但古装电影有利有弊,其宣扬古代文明不假,但却导致中国的科幻电影越来越少。
转眼看现在的中国,在西方科幻电影发展壮大的对比下,中国科幻电影就显得稚嫩无比,在西方科幻的冲击和影响下,在大众眼中的中国科幻电影是一定程度上不被接受的,为什么西方的优势如此明显?受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
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两千多年,和谐的中和理念,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支撑了封建文明的长期繁荣。但这样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
中国国人本身对科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就不够,让整个民族失去了对科技的渴望。自然科技、创新思想没有西方人开放。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战乱不断的国家,统治者不断进行的战争,加上外来侵略,还有各种自然灾害带给家园的破坏。人们更加渴望安逸、平静的生活,自然对玛雅人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没有具体理解概念。
中国科幻电影生存的大环境也有一定问题,中国的电影审查体制和机构对科幻电影较严格,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科幻电影上,也体现在其他类型电影上,也就直接导致了电影制作者在制作电影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顾虑增多,也就导致了观影体验的满意程度差异明显,如此使得作者一些具有新奇思想的观点无法在电影中得到体现、表达和传递,科幻的味道也就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科幻电影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以现实的基础对未来生活进行猜测和畅想,利用人的想象甚至恐惧创造出一系列虚幻的故事,使科幻以具体的方法表现出来,达到艺术效果。科幻片始终离不开生活,却又是超越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