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路径探析
2020-12-08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300)
医疗保险档案涉及内容较广,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数据资料,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作为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全面普及,给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其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保护和维持医疗保险档案的价值。
一、深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立足于专业的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要转变管理人员原本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所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对医保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围绕医保档案数据处理工作、信息挖掘与开发以及档案系统维护等方面,加强引进对口人才,以确保能科学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挖掘医保档案数据信息,最大化发挥出医保档案的价值[1]。二是优化医保档案管理人才培训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定期组织开展档案管理培训工作,切实围绕“医保政策、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医保档案应用”等方面,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水平,不断强化其管理意识。
二、建设具有医保档案特色的资源数据库
在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体现出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的特色,对档案管理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力求构建资源共享、数据通用的管理系统。首先,针对参保人员应开展信息数据库,确保每一位参保人员都能查询到自己的信息,如此一来,在业务办理时方便参保人员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且只需要登录系统,由相关工作人员调出自己的档案就能查询到更为详细的信息,这比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方便。对此,医保档案管理可以以此为核心,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档案信息采集,实现资源整合,构建资源数据库,方便辖区医院、参保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调阅和查询。
三、构建多维度的医保档案管理机制
在信息化背景下,要想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需要依靠健全的管理体系,但以往传统的管理机制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需求,因此构建多维度的医保档案管理机制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梳理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融合数字化特色,通过优化整合,确保符合实际要求;另一方面,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管理工作,多参考行业标准,根据流程规范开展档案采集、录入、分类以及报销凭证核算等工作;加强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分类与管理,同时开展安全风险常态化教育,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医保档案信息化操作流程,坚决杜绝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黑客、病毒入侵等行为发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安装防毒软件,定期对电脑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借助刷脸、无线终端监控等手段,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2]。不仅如此,还应落实责任制,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其管理成效直接与工资挂钩,从而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意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居民医保档案的利用率
一是制定统一化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标准,推动医保档案共建共享。随着分级诊疗制度在卫生领域的推行,为医保档案利用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此,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在采集居民参保信息时,必须要落实顶层设计,以构建全国性的居民医保档案平台为目标,建立规范统一的档案采集标准、电子医保档案录入标准,同时解决好电子档案系统兼容性问题,确保所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此外,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当下时事热点、民生社稷等新闻,对医保档案进行再加工;向社会各方提供萃取后的高质量医保档案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能够推动辖区经济发展,且具有参考价值的动态资源,使原本静态的档案活化处理,充分发挥出医保档案的服务功能,推动医保档案功能逐渐向知识普及、政策服务等功能转变,并从以往的分散型档案服务向集中化知识库过渡,切实提高医保档案所蕴含的功能价值[3]。
五、结语
总而言之,医保档案管理作为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提高其管理成效、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有助于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更好发展。基于此,医保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转变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需要服务中心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具有特色的档案数据库,推动档案安全防范常态化,在提高居民医保档案利用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医保档案的服务价值,最终助力我国医保事业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