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修复门诊牙科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2020-12-08刘梦媛张敬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牙科口腔疾病焦虑症

刘梦媛,张敬梅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70)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以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有计划性地对特定的对象施加影响,使其心理活动和思想朝着计划转变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水平也逐渐提高,心理干预受到社会各界、各个领域的关注,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口腔医学领域,许多患者都受到牙科焦虑症的困扰,它会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敏感性提升、耐受性下降的现象,有些患者因此逃避治疗,延误病情,造成口腔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的干预对于牙科焦虑症的治疗有着积极疗效,也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治愈自身口腔疾病的信心和几率。目前国内针对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研究较少[1]。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口腔修复门诊牙科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应用国内口腔医学中通用的牙科焦虑量表评分,选取本院修复科2015年收治的具有明显牙科焦虑症特征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2-69岁,平均47±1.3岁。

1.2 方法

1.2.1 治疗前

①候诊区放置花草花卉,使患者在候诊时尽量放松心情;②墙面张贴海报、漫画,以轻松地氛围宣传健康小知识;③导诊护士热情接待患者,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难,简单介绍治疗过程,使患者有一个简单了解,减轻患者焦虑和担心[2]。

1.2.2 治疗中

①展现良好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的疑虑;②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耐心指导,细心观察,轻声安慰。

1.2.3 治疗后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安慰患者,送患者出诊室,预约复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

应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观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牙科焦虑量表评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2.0系统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样本心理干预前后牙科焦虑量表评分平均值比较见表1。

其中t=2.353,P=0.02,由表1可见,该100例患者干预后的牙科焦虑评分比干预前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牙科焦虑症在现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影响着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的积极性,影响治疗效果,延误病情,甚至会恶化医患关系。对于牙科焦虑症的患者,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更要以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密切观察患者在就诊时的情况,了解其焦虑的原因,运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解除患者的疑虑。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了解到了心理干预对牙科焦虑换的具有良好的效果。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消除疑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牙科口腔疾病焦虑症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口腔舒适化治疗,“牙科恐惧症”的福音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牙科界茅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