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之基,民族之魂
——电影《钱学森》评析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钱学森手法国家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电影《钱学森》是一部由张建亚导演,陈坤、张雨绮主演的人物传记电影,讲述了钱学森于1947 年和蒋英在上海结婚开始到美国求学,历经波折回到祖国,呕心沥血、用尽一生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直到晚年逝世的一生。

影片采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微妙的人物语言以及艺术化的镜头处理,向我们诠释了钱学森这一类大科学家身上所拥有的民族情怀,真实再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困难重重的国际环境中树起的民族脊梁。这是一部能够唱响我们心中主旋律,追寻爱国信仰、民族担当的主流文化电影佳作。

一、叙事手法的运用

一是倒叙手法的使用。影片的开始由钱学森逝世的新闻报道画面展开,导演采用闪回的剪辑手法,向观众展现黑白色的回忆画面,并通过旁白讲述钱学森从美返中的波折经历。旁白结束时,蒋英的歌声响起,画面转为彩色,故事回到1947 年的上海,钱蒋爱情开始的地方,正式开始了影片的叙事。直到影片将要结束,钱学森去世,我们似乎又跟随着导演回到了最开始。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展开对钱学森传奇一生的回顾,与真实纪录片的影视素材相结合,展现钱学森人生中的成长、成功、挫折、选择,表现其对爱情的坚守、同友人的共进、以及对民族的信仰。

二是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影片多次使用平行、对比、心理蒙太奇手法进行叙事辅助。例如钱学森在回国后,向共产党员们讲解导弹相关的理论知识,可是大家文化水平受限,很难理解,钱学森满腔的热血受到打击。但他立刻回过神来,收起锋芒,耐心地向大家重新讲解。在此时,一组带有对比蒙太奇手法的镜头交叉出现:在美国,钱学森漠视同学在上课时提出的疑惑,他认为一个学生不懂这些问题就是浪费时间和父母的金钱。通过这两组对比场景的交叉组合,我们可以看到钱学森前后态度的明显转变,他随着国家的成长,自我也在成长,为了国家,他变得更加理性,领导着团队一起克服重重困难。

三是叙事结构的设置。纵观整部电影,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条叙事主线,一条是在美国,钱学森的前半段人生;另一条是在中国,钱学森的后半段人生。[1]这两条叙事主线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又相互交织融合。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火箭研究,接受高等教育,并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如果待在美国,钱学森会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生活条件也更加优越。而彼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段百废待兴的岁月,没有技术,缺乏人才,只能在国际和国内的夹缝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两个国家的时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可是钱学森依然选择将自己的学识奉献给国家,投入到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去。中国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可恰恰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拥有知难而进的信仰。即使在美国被囚禁,钱学森也从未低头,时刻都保持着中国人的傲骨。

二、人物语言的应用

一是浓厚爱国情的流露。“我们是中国人,难道你看不出来吗?”[2]蒋英前去探视被美方拘禁的钱学森时,她这样对强迫自己讲英文的官员呵斥道。在影片中,导演多次使用语言来表现钱学森夫妇对中国人身份的坚持。在钱一家人将要踏上返回祖国的轮船时,一名中国记者用英语问钱学森为什么选择回大陆而不是台湾。钱学森以礼相待,用英文回应:“你应该说中文,而不是英语。”最后用铿锵的中文说道:“我不想回答你。”[3]无论身在何方,他和妻子都坚守着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和情怀,他们的语言是深刻的爱国情感的力证。

二是钱蒋之间爱情的体现。钱学森和蒋英之间的语言是无声的。在钱学森第二次被美方羁押,蒋英前去探望他时,面对妻子的询问,钱一言不发。在探视将要结束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只有“我爱你”、“我也爱你”,简单但充满力量,钱学森用无声的语言,传达着对妻子的爱、对美国行为的愤慨,以及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他们之间的语言又是有声的,老年时期的钱学森夫妇在林间散步,钱问蒋会不会觉得遗憾,如果不是嫁给自己,她会成为国家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向丈夫举了丘吉尔母亲的例子,她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4]

导演对于影片语言的把控很有力度。从人物之间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蒋英的温情和大爱,她选择付出自己的事业,一生都默默站在丈夫背后,照顾家庭,让钱学森,也让国家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夫妇两人一生都在坚守对祖国崇高的敬意和爱护。

三、镜头语言的设计

影片的整体色调呈现暖黄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象征了影片中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对于建设国家的激情和希望。但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垂直俯拍,狭小封闭的空间,大面积的黑色,只有从铁栏外透出来的非常强烈以至于刺眼的冷光。钱学森就是被幽禁在这样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镜头的拍摄角度和光影的运用体现了人物孤立无援的处境,使观众可以感受到钱学森内心燃烧的怒火,以及他无论如何都要回国的坚定信念。

影片中使用的长镜头并不多,不过在时间轴46:54 处,导演使用了一组带有明显场面调度的长镜头:屋内的蒋英听着音乐,坐在沙发上小憩,钱学森从外面风风火火地回家,镜头从窗外渐渐推进至人物中景时停止。钱学森向镜头方向走来,站在有亮光的地方,而蒋英则远远地站在其身后,笑着看丈夫。这样的人物走位,体现了蒋英在背后对丈夫的默默支持和贡献,以及他们之间爱情的细水流长。

电影《钱学森》是对我们民族心的再次塑造,观众在这场视听盛宴中,可以感受到影片中人物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这不仅是以钱学森为首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心、也是钱蒋夫妇62 年的旷世爱情,更是钱和冯·卡门之间真挚的师生之情,以及钱学森对下一代青年的关怀和期待。这样一部电影,颠覆了我们当下青年对老一代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它的价值不止是停留在欣赏,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增强了我们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的热爱。[5]我们细细品味这部影片,在叙事、语言、镜头中探寻到的教育意义,让我们沉下心来,真正去思考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钱学森手法国家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
钱学森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