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功能化“双促”建设实践与思考*
——以G 大学D 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例
2020-12-08周建元
周建元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一、“双促”模式的理论起点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阵地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大学生青年党员的党员认知与党性锤炼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树人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做好学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如何培育在校大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服务意识,同时又避免党建形式的空洞单调,使青年学生在基层真抓实干的为群众和同学服务是我们要思考的一种模式。
G 大学D 学生党支部是系级学生党支部之一,截至2013年全系学生数520 余人,党员(预备党员)数约50 人,党员占比近1/10,在基础党建工作实践中,D 学生党支部摸索出一套促进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与系内学生事务管理协调互力的“双促”模式,使党务与事务进行了较为紧密结合,体现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合理思路,同时解决了系内工作的一些实际困难。
二、推进“双促”模式前的系内学生工作难点
在综合调查我系学生情况与我系党支部党员情况后,党支部书记及相关干部发现我系在学生工作及党务工作中存在以下困难。
(一)困难生较多
在系内几年的学生工作中发现,D 系困难生的比例相对较多,这可能与专业性质有着一定关系,该系专业作为老牌理工科专业,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加之传统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思维,很可能在家长的期许下,贫困家庭的孩子多会报考这个专业,这通过对困难生抽谈也得到了部分印证,很多困难同学表示报考前就只有本专业既被其熟知又相信能改变命运。而相比之下,我系的国家助学名额并不足以满足需要,甚至出现过学生直接来系反映每天只吃一餐汤泡饭、冬天无被盖的情况。那么,如何解决助学名额之外的贫困生基本生活维济问题,而不单依靠老师的个人帮助,这不得不令人思考。
(二)系内学生事务较多,党员缺乏锻炼机会
对于一个500 多人的大系来说,全部学生工作都由辅导员管理,而辅导员同时还兼任系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这一重要任务,因此辅导员的精力总是很难在党员的培养上集中起来,系内各项事务也亟需有一支队伍协助处理。
另外,辅导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经常会与党员交流心得。部分党员会反映相同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入党之后发现很少事情做,自己对身为党员的要求也慢慢有些松懈,觉得党员和群众并无多大区别。这表明党员培养上存在着动力不足的问题,党员的身份认知没有得以很好的调动。
(三)党支部组织生活较少且形式较为单调
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较少,相比之下没有团员活动丰富多彩。并且,党组织生活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开会的形式过组织生活,个别党员表现出对党会的厌倦情绪,还有极个别党员把党会当成“敷衍会”,发言时空话套话,且态度不严肃,虽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但我们也应有所反思。
三、“双促”模式的实现路径—支部成员的业务功能细分
对于一个由几十名党员组成的基层支部而言,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的充沛,而支部成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希望得到锻炼的机会,期望获得更深层次的党员自我认知。如果想通过服务实践来锻炼每一位支部党员,没有功能规划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造成“一窝蜂”似的混乱格局,最终或许导致多人重复性针对一事一务的服务实践,既造成人力的浪费,同时还会挫伤一些党员的积极性。鉴于此,D 学生党支部首先在服务功能上对支部党员依据其综合特长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每位支部党员“有的放矢”与“如鱼得水”。
(一)成立D 系“党员先锋队”
“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先锋队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使党能够号召并带领人民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013 年,为了努力凸显青年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院党委的关怀下,D 学生党支部成立了“D 系党员先锋队”。此为院党委一项试点性学生党员先锋型服务团队,主要由D 系优秀学生党员组成,下辖书记组(作为支部书记的辅导员包含在内)、秘书组、帮扶组、策划组、培训组、映画组、督查组,分别负责领导协调、助困基金运作、助困活动策划、学科培训、党建活动宣传、学风督查等职能。
(二)设立系内帮扶助困“一元基金”
“一元基金”是主要由“党员先锋队”秘书组运作的系内助困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系内同学每月自愿捐款一元,D 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老师)每月定期捐款50 元,同时基金也接受老师、同学与社会慈善人士的不定期捐款。基金的用途主要为系内贫困、患病同学生活费用的帮扶及一些校内公益捐助活动。基金管理完全由秘书组学生党员负责,公开透明,每月都会于系微博(映画组负责微博更新与维护)进行收支详情公示。
(三)党支部组织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及素质拓展活动
在“党员先锋队”的带动作用和强力组织下,党支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及素质拓展,活动有时还吸引了很多系内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的参加,增加了支部向心力,极大的丰富了支部党建形式:
1.“党旗指引我前进—20 公里越野模拟长征活动”、“定向拉练活动”等,活动的成功举办锤炼了党员品质,发挥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使身体柔弱的女生都坚持的走完了全程,在缅怀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共产党员的坚韧品质。
2.由“党员先锋队”管理运作的“一元基金”至今先后帮扶困难同学近百人次,总支出数万元,不仅平均每月对部分系内未能获得助学金的突出困难同学给予200-500 元不等的生活费用补贴(每次帮扶人数约10-15 人左右),还在D系07 级患小脑萎缩校友患病期间募捐6000 多元,并由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亲赴广州探望;为我校优秀外教老师患病捐款1000 元,吸引了部分学院老师前来捐款。“党员先锋队”秘书组与帮扶组展开合作,先后开展了多次针对系内贫困生回家路费的“助你一路顺风”活动和针对毕业生求职费用的“助业基金”发放活动。
3.党员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为系内同学做实事、做好事。如培训组党员为系内成立了学习小组,义务为补考同学及考前学科有问题的同学提供集中解答,降低了我系挂科率;又如策划组为系内开设了电子书柜,将日常学习重要资料全部集中上传专门网络,供后届师弟师妹免费下载使用,节省了购买相关资料费用,体现了知识的传承。
4.党员组队社会实践。由党员组成的社会实践队伍利用暑假时间由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带领到广州与科技企业交流学习,了解了智能家居(物联网)的相关设备及技术进展,丰富党员生活,开阔了党员视野,为党员寻求专业努力方向积极指引。
5.党员深入基层与群众结成对子。为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密切党群关系,特将系内后进生与学生党员结成“一帮一”对子,鼓励双方学习上督促提携,生活上互相帮助,既是工作任务,也增深同学友情。
6.党员参与系内纪律监督管理。针对大学生晚睡玩游戏及旷课等纪律问题,党员先锋队督察组协同系内学生干部组成学风巡查队,定期对宿舍纪律进行巡查,对不文明不守纪现象进行督促改正,并及时与党支部书记(辅导员)进行情况沟通。
四、建设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成效与反响
1.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系内贫困同学的生活
“党员先锋队”携“一元基金”通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大大提高了我系贫困同学的生活状况,使得以往有生活困难找老师逐个解决的尴尬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对于学生而言,每月拿出一块钱,帮助其他同学不算什么大事,但大家的钱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帮助关爱的洪流。更重要的是基金来源于师生,受益于学生,这让系内形成了互帮互助、友爱团结的良好氛围,这对于学生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事,无形中让学生工作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强大正能量。
2.党员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学习生活更加充实
党员的实践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我系党支部通过一系列组织生活及素质拓展活动,使党员品质得到锻炼,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党员为主体的各项帮扶助困活动让党员肩负起自己的先锋角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党支部凝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系内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党员先锋队”的成立从很大程度上反哺了学生工作,如“党员先锋队”中的督察组会不定期的对宿舍大院进行晚寝查访,对一些扰乱晚寝秩序和不按时晚寝的同学会给予劝说,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同学会报给辅导员教育。又如映画组的成立,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院系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并主动为系内重要会议拍摄照片撰写报道,改变了以往临时找人“突击”式报道的局面。
4.得到本系毕业校友的广泛好评
“党员先锋队”的成立,尤其是“一元基金”设立,所做的各项工作都受到了认可。尤其是在对已毕业校友的帮助上,受到了往届07 级同学对学院的广泛赞誉,加深了校友与海大的情谊。一些老师主动捐款,密切了师生情谊。
(二)心得与思考
1.党员要在实践中锻炼党性
劳动能锻炼人,无事可做就意味着安逸懈怠,必须让党员忙起来,在实践中锻炼党性。党员不是一个名誉光环,而是一种自身的心理认知。把学生工作和党员培养工作结合到一起,既给了党员实践的舞台,又为学生工作提供了协作力量。
2.学生党员毕业后的积极性和纯洁性要考在校期间打好基础
对于大学生而言,信仰教育最好的时间就是在校期间,根正才能苗红。学生党员如果上学期间都未曾有过对于信仰的追求和实践,我们又如何保证其能步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从零起步锤炼党性。
3.党员素质要保证,质量重于数量
目前我国党员的数量已达八千多万,针对于这么庞大的党员群体,必须把好质量关。在发展党员上,品德要先于成绩;在培养党员上,要不怕辛苦,努力给党员创造各种实践条件,鼓励党员去做一切有益于人民的事,奉献自己,服务群众。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学生党员似乎没有什么艰苦实践的机会,但不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的放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然可以锤炼党性、贡献社会,青年学生党员要践行“三个代表”,在新时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