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0-12-08庄廷春
◎庄廷春
本文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进行探索,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多元化进行探讨,以适应多种风格、多种体裁的民族唱法的各类歌曲的演唱。探索中国民族声乐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来的各种演唱方法,做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应引起中国民族声乐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大家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等系列问题。
中国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讨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洋音乐传入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新时期的音乐创作者们一直在传统现代相结合的道路上寻觅探索.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声乐从演唱到创作都达到了空前繁荣,民族声乐作品发展为集传统民族改编民歌,戏曲曲艺,艺术歌曲,民族歌剧等方面内容,体裁组成的集成概念,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人们耳目一新,可以说当代所有的音乐创作中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元素,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丰富我们的视听,同时也在不断吸收现代文明的养分,不断更新甚至涅槃再生,以下我们对当代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和论述。
民族声乐民歌的翻唱,保留原民歌的风貌,在唱词、曲调风格和表现主题上基本保持原样,通过一些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歌曲速度的变化,个别旋律的变奏,流行音乐的配器等重新演绎中国传统民歌,在唱法上大多使用民通唱法,演唱者主要是专业歌手,民歌翻唱大多运用于大型文艺晚会,增强了通俗性和娱乐性,从而满足不同层面的群众对优秀传统民歌的喜爱。
一、民歌改编
民歌改编是在原民歌的素材上、唱词曲调风格上进行再创作。通常经过改编的民歌音域更宽,难度更大,更赋予艺术性和时代感。
二、民歌创作
借鉴民歌元素进行创作,许多现代创作的歌曲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民歌素材。如宋祖英演唱的《大地飞歌》,就吸收和借鉴了苗族飞歌的大量民族元素,赋予了歌曲独特的魅力。刘琳、王志兴作品《昭君出塞》,其素材描写的是韩元帝景宁元年为了祖国统一大业,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的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在旋律上大量地借鉴了中国古曲民族乐曲《琵琶行》《春江花月夜》和内蒙长调民歌的元素,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发展而来,全曲结构严谨,立意新颖,突破了过去《昭君怨》的观念。又如作品《千古绝唱》,看山高水万里风光,青曲悠扬和千古绝唱。赋予中国意味的唱歌,旋律上采用戏歌的写作手法,加上国际化的编曲方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近年来创作精品之一。
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一是从教育入手,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民歌和民族音乐文化。二是专业音乐教育,加重民族音乐在高等教育中的分量。建议在高等音乐学院中开设民歌鉴赏课和地域音乐文化课,学校应努力挖掘本土音乐文化,在教学中侧重于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改变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千人一声现象也是有效途径之一。三是大胆改编消除不利于民歌流传的因素,使传统民族音乐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四是借鉴流行歌曲的经验,发挥现代传媒和个性的偶像作用。
总之,民族音乐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当代以及后世都能绽放出瑰丽的光彩。已故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传统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流变中形成的,也必然随着历史的过程在新的流变中寻求新的发展。传统民族音乐及其元素在当代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不失为民族音乐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作的文化瑰宝,在质朴的歌声中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学习传承中国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用歌声架起爱的彩虹,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