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研究*

2020-12-08

山西档案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业化文创档案馆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自身文化事业,而在呈现扶摇直上趋势之际,档案馆作为拥有大量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机构,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积极融入时代大潮之中,不应该在固步自封,继续做一个单纯的“保护者”。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将其商业化,有利于将档案文化传播开来,创立自身独立档案品牌更可以提高档案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融合度,增强人们对档案文化认可程度。而现如今大部分档案馆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主要目的为宣传馆藏物品和学术研究成果等,包括学术资料、教材书刊、音象制品等,还具有产品内容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档案创意等问题。

1 我国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及意义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仅拓展了档案文化的具体形式和影响范围,并且对档案文化的传承起到帮助作用,提供给社会公众一次近距离接触档案的机会,拉近了档案馆与寻常百姓间的距离。对我国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档案相关部门重视程度,推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1.1 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档案文创进行主题检索得知,目前我国关于档案文创研究成果总量较少,仅有38篇,而且集中在近两年,研究主题集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二是档案文化创意服务运行策略,三是档案文化创意服务保障机制。由此可知,我国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研究才刚刚起步,理论上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苏州档案馆围绕“丝绸档案”特色和主题,开发出具有丝帛元素的真丝书签、印有丝绸图案的水杯、普及丝绸知识的明信片等物件。北京市档案馆在“胡同四合院”展览中,依据展览内涵和主题,设计开发出雨伞、文化衫、魔方等一系列文化产品。上海市档案馆则推出了具有馆藏特色的上海老照片明信片、相框、水杯等带有档案特色的文化产品。这些档案文创产品推出后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引起一致好评,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创意,挖掘馆藏的力度不够。产品种类有限,档案历史文化元素或档案特色不是特别突出;二是缺少长期规划,开发延续性不能保证。大部分档案文创产品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热度,缺乏长远而有效的研发保障机制;三是缺少激励机制,开发动力不足。档案馆自身没有足够重视档案文创产品,档案工作人员也缺乏创作激情和工作欲望,许多档案文创产品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1]

1.2 档案文创商业化的概念及意义

1.2.1 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的概念

档案文创产品是一种档案文化信息或知识资源与档案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体,是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档案文化服务产品,也是对于档案文化信息或知识资源的深加工,同样也包括了具有档案文化或知识特殊属性的档案文化服务产品。档案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档案文化资源或产品具有潜在的社会利用价值和巨大的历史收藏价值。而商业化指的是从个人创意作品转变为商品的经济行为,以提供商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将有利于生产的活动扩大并转化为商品及服务进行交换,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本文认为,档案文创商业化就是通过发现专属于档案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将其趣味化,实用化的呈现出来,并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以达到将文化价值转变为物质价值的目的。

1.2.2 档案文创商业化的意义

档案文创商业化对档案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档案工作社会认可度及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彰显着重要意义。

首先,档案文创商业化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目前大部分档案馆还扮演“收集者”和“保管者”的身份,大部分档案都只是放置在冰冷的仓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作为拥有大量历史文化资源的档案馆,如果一直维持现状无疑是一种巨大浪费。而商业化则可以挖掘档案资源中的历史性、知识性、价值性并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将其蕴含的文化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

其次,档案文创商业化有利于提升档案在公众中的社会认可度。平常档案机构总是以封闭、神秘的形象示人,绝大部分公众更是很难接触到档案,对这一事物的认可度也完全不足。通过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以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形式来表现档案文化深层内涵,使这些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变得更加“亲民”,让档案文化变得无处不在,提升档案的社会认可度。

最后,档案文创商业化有利于为国家文化产业添加新的动力。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处在迅猛发展的阶段,而档案文化由于档案机构自身的封闭性并不多为人所知。进行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可以更好的将档案文化传播出去,为我国文化产业注入具有内涵和活力的文化,为社会群众增加更多文化选项,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绝佳助力,帮助其得到进一步提升。

2 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的阻碍

由于我国对于档案这一事物都始终保持偏于保守、谨慎的态度,不由自主的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和封闭的面纱,导致社会公众更是不太了解档案具体为何物。因此,想要将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将其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定阻力。

2.1 国家支持程度不够

档案机构本身属于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从事非盈利性工作,日常开销、维持运营都需要由国家供给资金,并没有自己的获利渠道。国家虽然在2016年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推出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但其中并没有明显倾向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政策引导,更没有给档案机构提供相应的专项资金,而档案馆自身是没有物质基础去完成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及商业化这个浩大工程的。即使开发也只能做一些挂饰、书签之类的小物件,无法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并且在没有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充足准备下,贸然进入市场当中,所遭遇的风险之大难以想象,更可能因为缺乏相关成熟经验,即使获得利润也很难保证最后利益归属者。因此,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档案馆是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进行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的。

2.2 档案开放不充分

当前我国档案开放现状并不乐观,如2005—2010年汕头市档案馆开放档案的利用卷次、人次仅为五年档案利用卷次、人次的18%及11%[2]。这说明我国开放的大部分档案并没用得到充分使用。因为我国档案开放程度低,绝大部分公众根本不了解档案的实质和作用,再加上由于档案馆政治性等因素所营造的封闭神秘形象,更让公众难以去接近和了解。而档案馆自身固步自封,思想陈旧,没有推陈出新,开放利用观念,更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可以促进档案开放程度的档案文创商业化事业中去,也不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所以绝大部分公众眼中,只是把档案馆当成政府机关的专用资料库,日常生活中很少到档案馆寻求帮助,甚至连档案馆的具体职能都不了解。由此可见一个连接触都很少的事物又如何让公众愿意为其推出的文化产品买单呢?

2.3 档案工作人员老龄化程度严重,人才结构过于单一

据政策法规司统计,2018年度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共有专职人员46412人,其中,中央级653人,省(区、市)级3511人,副省级978人,地(市、州、盟)级9598人,县(区、旗、市)级31672人。在这些专职人员中,50岁及以上的有14495人,占31.2%;35-49岁的有24012人,占51.8%;34岁及以下的有7905人,占17.0%[3]。丁春梅曾说过:“年轻人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创意来自年轻人,肯定是这一族群关注的产品,必然会增加销量。[4]”我国现在档案馆从业人员老龄化程度已经如此严重,怎么可能想出许多能够抓住年轻人这个庞大消费群体的创意产品呢?而且我们如果想进行大规模的档案文创商业开发,必不可免的要与其他产业合作,档案部门目前人才结构过于单一,整体思维模式较为闭塞,难以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使档案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还会导致无法和其他产业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接,造成脱节,为跨行业联合开发增添许多未知阻碍。

3 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的策略分析

近些年,我国文化事业呈现出一种“高发展,大跃进”的趋势,各行各业的文化产业都发展得如火如荼。而我国档案文化想要进一步发展,更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则需要进行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将档案文化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用品当中,潜移默化的使公众接受并宣传档案文化,促使档案文化得到发展。而要想进行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则需要国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提高档案开放力度,加强社会认知程度,并组建档案文创商业化专业队伍,加强多元化社会合作。

3.1 从国家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2014年文化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国家应加大对档案文化宣传力度,而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既可以加大公众对档案文化认识程度,还可以为国家创造一部分收益,减轻国家负担。目前,我国对于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出台的政策、法律还有所不足,比如个人或企业的知识产权、隐私权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都会在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实际操作过程中频频出现,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容易使档案部门无法进行参与调控,使得档案部门文化创意产业落入到僵局之中[5]。档案馆本身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一切开销都需要国家支持,自身并没有什么获取利益的方式,开展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需要国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帮助档案馆度过前期投入的艰难时期,并帮助联系相关企业,一同进行联合开发。

3.2 提高档案开放力度,加强社会认知程度

现如今大部分社会公众甚至都不知道本地档案馆的地点,由此可见我国国民对档案的认识程度过于低下,而要想推动实施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需要公众对于档案本身有一定的认识,明白档案具有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问题的作用。提高档案开放力度,可以进一步缩短档案和公众之间的距离感,掀开昔日档案部门的神秘面纱,有利于增加档案产品消费群体,塑造档案在社会公众心中的良好品牌形象,为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打好地基。例如英国国家档案馆数字出版“一战”士兵日记的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参加的公众不需要具备专业背景和掌握专门知识,只需要参加培训后根据相关说明,自主完成相关操作,例如核对史料,收集数据,科学分类等等[6]。这种让公众参与档案工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加强社会对于档案的认知程度,还可以缓解档案整理过程中人手不足的情况,加快档案整理进度。我国也可以尝试借鉴这种形式,尽可能加强公众对档案的熟悉程度,为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做好铺垫。

3.3 组建档案文创商业化专业队伍

当代市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也只有同样年轻、有活力的群体才能了解如今市场的潮流、热点和动向,提出符合现在最庞大消费群体心理的想法和具有新意趣味的创意形式。本文认为应从我国档案事业工作人员中挑选一批年轻、富有创意、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精英,将他们集中起来,负责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工作。在选拔过中不仅要注意年龄,还要注意综合业务能力,因为在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过程中,不但需要信息技术人才,还需要市场营销人才,创意开发人才等,不能只是单纯局限于档案自身业务能力之中,这样才能更好与其他社会产业合作交流,联合开发,减少产生不必要阻碍,更加顺畅的融入市场产业链之中。而国家也应适当提高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尽可能满足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样即可以增加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可程度,更好更快的推动档案文创商业化的进程。

3.4 与多元化的社会企业合作

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流程复杂、步骤繁多、工程量巨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各种专业型人才进行策划引导和实施。档案馆想要单单依靠自身克服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难度极大,并且费时费力,得不偿失。我们可以尝试和多元社会主体进行合作,他们不仅有成熟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完整的经营模式,还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如果一起开发,可以帮助减少许多在制作和营销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并且还能获得许多高质量的客源。在和企业一同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学习该领域中先进高端的技术经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为我们提供更多跨领域开发的思路,找到更多符合当今市场潮流的卖点和噱头。同时联合传媒推广公司对产品进行包装、造势和宣传。

档案文创这种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新奇元素相结合的产物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就是如今具有浓厚猎奇心理的年轻人,而现在年轻群体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就是网络。所以我们还应联系多媒体公司和网络运营商等,重点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文创产品。

4 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形式创新构想

近些年,文创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其中故宫文创事业更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例如“福贺(鹤)佳音”的系列故宫睡衣,朝珠耳机,故宫口红等产品,凭借着精美的外表、上等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将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给顾客带来了新奇体验和乐趣。这种即实用又有新意的物品又怎能不让人喜爱!档案文创产品商业化开发也可以借用这样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毕竟故宫文创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小物件,比如笔记本、书签、手绳之类的,并不是公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容易损坏,一旦丢失文化传播的力度就会大大衰弱。而我们可以尝试将档案文化融入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让人们每天都可以见到与档案文化相关的事物,久而久之档案文化自然就能深入人心。

其实将档案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并将其产业化的案例也有许多。比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等14家丝绸企业合作建立了“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7]。根据东吴丝织厂等近代工厂保存下来的丝绸样本档案为基础,通过专门的技术小组进行相应的复原和进一步创新,完成了对宋锦等传统丝绸品种及其工艺的恢复、传承和发展,开成多机构合作的格局,收获可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8]。还有云南省档案局馆以馆藏普洱茶档案为基础,联合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山水茶事 别样云南——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普洱茶档案画册》,塑造专属于普洱茶系列的档案商品,推动普洱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9],可见借助真实可靠的档案史实,体现其优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属性,可以实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以上案例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他们取得成功则更加证明了档案文创商业化的可行性。但在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播影响力有所不足,缺少专门生产链和销售路径,尚未形成专属于自身的品牌特色和商业运作模式等等。

借鉴以上案例经验可以总结档案文创商业化的基本模式。首先大量挖掘记载着具有实用性和一定影响力的档案,然后组建专门研发技术小组和创新队伍进行相应复原和进一步创新,最后联系优良厂商进行生产。档案馆提供资料和专业知识,厂商负责技术和生产营销,营造档案自身品牌标识,建立研发技术室和产业园区,形成专门的生产销售链条,并通过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大力宣传,吸引客户关注,形成一定的消费群体,保障受益,促进生产。我们可以以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服装、餐饮、建筑产业为例,用此模式尝试进行档案文创商业化。

4.1 基于服装产业的档案文创商业化构想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纺织大国,各地档案馆馆藏之中也有许多记载各种精妙纺织技术的档案,我们可以进行传承和技术创新,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实践,联合信誉较好的厂商进行商业化生产。我方提供图样和知识指导,厂商负责生产和营销。创立属于自身的品牌和标识,将每个朝代独有纺织技术区分开来,形成品牌效应。最好可以建立专属的研发技术室和产业园区,并通过网上销售和线下店面大力宣传推广。以此创意的服装一旦投入市场当中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相信一定会有很多顾客愿意为其买单。而像这种记录传统丝绸品种的档案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去发现,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开发品种,而其本身就承载着档案文化的印记,能让更多人深层次体会到档案文化的美好和奥妙。

4.2 基于餐饮产业的档案文创商业化构想

我国素有“美食王国”之称,各种美味食物数不胜数,目前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和历史文化主要通过文字、照片、录像、口述等方式记录下来,而这些珍贵的饮食非遗技术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字记录、图片、照片、音频、视频档案材料的支持, 丰富的档案材料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活态的饮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形式[10]。我们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寻找这些记录着饮食非遗技术、文化的档案,从中挑选可以恢复的的技艺加以传承和创新,并寻求与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合作,推出以“档案”为噱头的主题餐厅,装修风格以古风为主,在顾客进门时挑选要品尝哪个朝代的菜品,并换上相应的古代服饰来用餐,上菜时配有专门人士来讲解这道菜的渊源,如果可以,甚至可以找专人来演绎这段传奇故事或者以幻灯片、3d模型等高科技手段进行传达。这样既可以给客户带来新奇、有趣的消费体验,还可以宣传档案文化,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档案文化的博大精深。

4.3 基于建筑产业的档案文创商业化构想

住房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避风港,相信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想念自己那个温馨舒适的居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大火,尤其是寒暑假、国庆等假期时各个旅游景点都人山人海。其中拥有各种古建筑的景点尤为甚至,像故宫、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等建筑,每年都有大批游客争相观看。以故宫为例,每年就有将近1700万人来参观,每位游客在参观完都会在感叹古建筑的美丽和神奇,内心都不免会有一些憧憬。我们档案行业可以去寻找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相关档案,邀请专家通过研究相关图片、文字、影像等记载,对古建筑进行复原和创新,寻求多方合作,档案馆出图纸和品牌,建筑公司负责修建和销售等。销售时还可以根据朝代风格进行分类并以此作为噱头实施营销,并配套相应的古建筑医院、学校、商铺等,整体修缮风格都以古风为主,构造中国历史房屋建筑集合园区。鉴于我国目前国情可能前期要以大户型和独立园区为主,之后再慢慢攻克技术难关,修建中小户型的住房。此举即可以满足广大人民心中梦回古代的愿望,还可以给公众以强烈视觉冲击,使人们更直观、透彻的了解档案历史知识。

5 结语

近些年我国在文创事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档案文创方面却迟迟没有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所用来记载的方式大多都是文字、图片、影像等,并不如博物馆展品那么生动形象,易于设计,所以我们应该深层挖掘档案本身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种依托于衣、食、住、行产业进行的大规模开发推广的档案文创产品更能贴近生活,使档案文化更容易走入人心。但本文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文章从社会大众的服装、餐饮、建筑产业出发,套用了档案文创商业化新模式以证实其可行性,但是其中大多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无法得知具体操作的难度,是否会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阻碍等。这些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思考求证,后续研究将在充分吸取先前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档案文创商业化开发模式,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达到弘扬档案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商业化文创档案馆
陶溪川文创街区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