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体系构成研究*

2020-12-08郑慧周文洁

山西档案 2020年2期
关键词:瑶族文化

郑慧 周文洁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南宁 530006;2.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北海 536000;3.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南宁 530006)

瑶族档案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瑶族档案文化,既包括瑶人、瑶族群体和瑶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录与反映的瑶族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瑶族档案实体文化(狭义的瑶族档案文化),也包括人类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和利用瑶族档案实体文化成果而创造出来的瑶族档案事业文化。[1]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指瑶族档案文化通过个人、群体、组织、大众等媒介或路径进行扩散和传播。瑶族档案文化传播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瑶族档案文化成功传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主体、内容、对象、途径、目的、效果;二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

1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各个组成部分

1.1 主体

1.1.1 文化机构或单位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文化机构或单位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展览馆、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比如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档案馆、富川瑶族自治县博物馆、巴马瑶族自治县图书馆、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档案局主编了《蓝山瑶族文化档案汇编》一书,共30万左右。编者经过实地调研和走访,收集并整理第一手资料,还充分借鉴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蓝山瑶族的民族文化特色。[2]这是档案馆通过瑶族档案编研的方式传播瑶族档案文化。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借助启动“瑶族盘王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起到了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主体作用。[3]

1.1.2 教育和科研机构或团体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如广西民族大学、龙渣瑶族学校。瑶族研究团体和机构包括国外组织,如国际瑶族研究协会、法国瑶人研究会、国际瑶族研究协会泰国支会、美国大瑶人团、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瑶学工程,国内组织如广西瑶学学会、云南瑶族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和瑶学研究中心等。[4]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瑶族研究与瑶族档案文化的传播,张有隽、范宏贵、玉时阶、莫金山等一批学者专家通过利用瑶族档案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和著作出版,从而把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到国内外,影响波及东南亚和欧美。从2016年3月起,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陆续推出了7期非遗学堂,其中,2016年11月22日的第五期——瑶族“盘王节”专题讲座,主讲嘉宾围绕盘王节的源起、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展开交流,对瑶族档案文化进行了很好地传播。

炎陵县龙渣瑶族学校是湖南长株潭地区唯一的九年制少数民族学校,有来自瑶族、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龙渣瑶族学校注重把瑶族档案文化融入教学中,比如依托株洲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炎陵县瑶族文化的探究和传承》,发掘和弘扬瑶族文化;编写文本《神秘瑶寨—我美丽的家》、拍摄视频《瑶族习俗》和《瑶歌、瑶舞、瑶族武术专辑》,制作相册《瑶族风情》等校本教材,让瑶族文化进入课堂;成立了瑶族歌曲、瑶族舞蹈、瑶族武术等兴趣小组,使瑶歌、瑶舞、瑶拳、瑶棍成为该校大课间和文艺体育项目的基本内容。[5]

1.1.3 新闻与演艺机构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新闻机构包括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站等,演艺单位包括剧团、歌舞团、艺术团等。

我国最大的民族地区综合门户网站“瑶族网”开设了“瑶区新闻”、“走进瑶族”、“海外瑶胞”等栏目,大力传播瑶族档案文化。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永州市民族歌舞剧团)根据瑶族档案资源创作排演了大型瑶族舞蹈诗《盘王之女》和瑶族原生态歌舞《下河嗓子——放排歌》等优秀节目,是传播瑶族档案文化的成功举措。[6]金秀瑶族艺术团陆续编排了《瑶族歌舞》《瑶山五色云》《瑶山鼓歌》等节目,其中,香哩歌《姑娘长得像朵花》是盛行在茶山瑶居住地的民间歌谣,通过改造创新,如今变成具有典型性的瑶族民歌。[7]

1.1.4 基层团体、组织以及个人

瑶族一部分基层单位、团体、组织以及个人勇于承担起保护和传播瑶族档案文化的责任。

2012年4月,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水滨村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个村级瑶族历史文化实物档案陈列室,收藏百米长的《梅山图》,舞龙、芦笙、鼓等瑶族文化器具50余件,石磨、犁等生产生活用品100多个,以及“盘王节暨梅山文化节”照片档案。[8]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中心校教师王永胜热衷于瑶族档案和实物收藏,他的藏品有纸质文书、老照片、翻堂张五郎猎神像、遗书、选民证、旧报纸等。王永胜还自筹资金组办“广西灌阳县西山五龙庙山歌会”,创作了电视剧本《千家洞传奇》。他对瑶族档案文化的传播,堪称典型。[9]

1.2 内容

1.2.1 瑶族档案实体文化

瑶族档案实体文化主要通过瑶族档案信息和瑶族档案载体表现出来。按照记录符号的差异,瑶族档案信息的类型可以划分为文字档案信息、图表档案信息、声像档案信息;按照记录方式的不同,瑶族档案信息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书写型档案信息、印刷型档案信息、缩微型档案信息、机读型档案信息、声像型档案信息;按照载体的区别,瑶族档案信息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纸质档案信息、石刻档案信息、实物档案信息、数字(电子)档案信息等。

1.2.2 瑶族档案事业文化

瑶族档案事业文化是瑶人或其他民族的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和利用瑶族档案实体文化成果而创造出来的文化,由于瑶族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根本落脚点是瑶族档案馆,因此可以把瑶族档案事业文化归结为瑶族档案馆文化。

1.3 对象

1.3.1 国内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

2016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档案局以1982年都安地名普查资料卡片、都安县地名办编纂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名普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2009年)以及《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地图集》为基础,选用了全县一类地名8228条,编纂出版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名来源资料》一书。[10]提供给国内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等利用者阅读和使用,推动了瑶族档案文化传播。

1.3.2 国外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

2013年1月,正值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大庆,广东瑶族博物馆迎来了世界各地的瑶族参观者,其中包括泰国瑶学会会长邓进清等一行。在浏览展览途中,邓进清一时兴起,用瑶语唱起了山歌:“我们很早就迁到海外,今天回到连南,见到了很多兄弟姐妹,心里像春天花开一样开心。”讲解员盘芸随即用当地瑶族敬酒歌回应,博物馆里一派浓浓的乡情。[11]

1.4 途径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民族迁徙;报纸、期刊以及非定期档案文献出版物等印刷型途径;语言、汉字、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视听型途径;互联网、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网络以及自媒体等网络型路径;LED显示屏与户外公交电视等户外新型路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高校以及孔子学院等文化教育机构路径。

1.5 目的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目的主要有: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推动科学研究;加速档案事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如2002年8月,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遭遇了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发生洪水是由于修建了涔天河水库,如果没有这个水库,水也不会涨得那么大。该县档案馆根据档案史料编写了《江华历史上洪灾小考》一文,分别在《江华周报》和《涔天河简报》上刊登,以史实证明在修建涔天河水库之前,曾经出现比2002年更大的洪水。[12]又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德雷恩图书馆、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收藏瑶族档案文献并对外提供档案文献查阅服务,不仅为何红一、郭武、张劲松、丸山宏等有志于瑶族研究的中外学者提供了利用瑶族档案文献的便利,推动瑶族研究的进程,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瑶族档案文化在西方的传播[13]。

1.6 效果

在国外对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当中,博斯(Perse)2001年提出的 “构建主义”比较受欢迎。如果按照这个理论,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可以分为四种:直接效果、条件效果、积累效果以及认知转换。直接效果是及时、一致、可观察的、短期发生的、效果会变化。条件效果一般发生在个人身上,会发生强化和变化,反应在认知和行为上是有效的,其效果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积累效果强调在积累接触的基础上,可认知的或影响的,多能产生长期效果。认知转换是及时的和短期的,在一次性接触基础上,可认知和有效的,有可能影响受众的行为。[14]

2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最主要的是依靠不同路径的选择去实现不同的目的,达到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此以路径为主,探讨主体、对象、内容、目的、效果与路径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对人们做出适宜的选择提供参考作用。

2.1 主体与路径之间的关联

瑶族档案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主要分为五类: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部门;学校、科研院所等教育科研部门;公司、企业等盈利组织;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各种不同的传播主体,由于自身实力、规模、立场、目标等方面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传播路径。

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部门主要选择档案文献借阅、室内外展览、公益讲座、编印瑶族档案文献汇编、书目、索引和文摘、编辑出版专业期刊等途径传播瑶族档案文化。学校、科研院所等教育科研部门主要通过教学教育、学术研究、校内外社团活动、与其他单位开展交流合作等途径传播瑶族档案文化。公司、企业等盈利组织,比如文化传播公司、网站通常采取文字、图片、新闻、声像产品、项目合作等途径传播瑶族档案文化。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大多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主要选择一些免费的或者费用较小的途径进行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比如在公益性网站播放影视片、发布有关瑶族档案文化的信息、开展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活动等。个人是瑶族档案文化传播中最活跃最机动的主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比如建立自己的网站、微博、博客进行网络传播;又如发起和加入一些实质性的公益活动进行亲身传播。

2.2 对象与路径之间的关联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主体受众有档案工作者、档案利用者、档案文化爱好者、普通大众。这些传播对象按照生活区域又分为国内对象和国外对象。

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两种身份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档案工作者自身也是档案利用者,比如各级各类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他们既是档案整理和开发工作的实施者,也是档案信息的利用者;有的档案利用者并非档案工作者,出于解决工作、生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查询和利用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的共同点是了解和重视档案文化,对传播档案文化起到主要的、积极的作用。对于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瑶族档案文化传播采取的路径主要是瑶族档案实体文化的传播和瑶族档案事业的传播。这些专业性的传播路径,有利于培养和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瑶族档案文化传播者。

瑶族档案文化爱好者和普通大众的共同点是来源广泛,民族、地域、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工作单位各有不同;不同点是:瑶族档案文化爱好者涉猎广泛,对所有与档案有关的瑶族文化都由衷热爱,对瑶族档案文化一般为主动接受和积极传播。相比之下,普通大众对瑶族档案文化的兴趣不够浓厚,一般为被动接受,传播的积极性不高。瑶族档案文化包括万象,有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恋文化、节庆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对于瑶族档案文化爱好者和普通大众,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可以多种多样,主要以照顾到不同人的特点为出发点,兼顾便利通畅的要求,主要在广场、街道、社区、村落等公众场合进行瑶族档案文化图片和视频展示、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也可以在瑶族博物馆、瑶族地区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固定场所进行瑶族档案文化展览和互动性传播。

对于国内对象和国外对象,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应采用不同的路径。对于国内对象,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应尽可能的丰富多样,瑶族档案自身、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路径、新兴的网络型传播路径、户外电子类型传播路径以及文化教育机构路径等,均可以成为人们在国内传播瑶族档案文化自由选择的路径,灵活性很高。而对于国外对象,由于关系到国家形象、官方态度和民族面貌,在选择传播路径时,应尽量谨慎。一般来说,代表官方形象的公共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高等学校以及孔子学院等所传播的瑶族档案文化均经过精心挑选、整理和规划,能够从正面反映瑶族优秀的档案文化,其可信度和可据度较高,集文化性与观赏性于一身。

2.3 内容与路径之间的关联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瑶族档案实体文化,另一个是瑶族档案事业文化。

瑶族档案实体文化分为瑶族档案信息和瑶族档案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16年修订)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严禁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第十八条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禁止私自携运出境。[15]因此,不管是什么信息和载体的瑶族档案,均不能流失到国外。但是,瑶族档案信息作为能够创造瑶族档案文化价值,提高瑶族档案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可以也应该加大对外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对外传播的瑶族档案信息,必须经过严肃认真的挑选,对外树立和加强瑶族正面的积极的形象。首先,瑶族档案信息内容丰富,绝大部分都是传播正能量的正面信息内容,少部分属于消息的负面信息,比如民间封建迷信、放蛊等,这少部分瑶族档案信息,就不宜对外传播;其次,要考虑各国在文化、宗教等方面差异,如果一部分瑶族档案信息与外国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相抵触,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抨击,则不应对外传播这部分瑶族档案信息;最后,要比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在生活生产方式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如果一部分瑶族档案信息内容无法得到外国人的理解和接受,甚至使他人产生仇视情绪,则不应对外传播这部分瑶族档案信息。

瑶族档案事业文化是指瑶人、瑶族群体和瑶族地区有效管理和利用瑶族档案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是我国少数民族档案事业管理成果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报告强调必须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6]为此,我国各级政府、档案部门和文化部门应有选择性地挑选优秀的瑶族档案事业文化对外传播,以显示档案大国的档案事业中,少数民族档案工作获得的骄人业绩。比如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华南五省区在瑶族档案收集、整理、保护以及编研等环节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式保护工作所做的指导和协助。

2.4 目的与路径之间的关联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目的主要有: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推动科学研究、加速档案事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因此对于不同的目的,应对应采用不同的传播路径。

如果以解决利用者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为目的,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应重点选择档案馆的线上线下服务。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结合,简称O2O,即借助互联网展开产品发布、销售推广、让利打折等活动,并引导用户获取线下服务体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核心思想,就是借助线上沟通充分接触和了解需求群体,然后将他们引导到实体店面或公司中。线上线下结合可以采取在线支付的方法,然后由实体店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有所不同。概而言之,线上线下结合就是以线上宣传推广行动推动线下销售消费的一种组合型服务方式,毫无疑问是互联网时期最好的服务方式,把产品销售和服务体验完美结合,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与体验感。档案馆的线上服务主要有在档案网站上在线预约查档、在线申请档案复制件等,线下服务则需要根据用户在线上提出的需求,配合着在实体档案馆提供面对面服务。

如果以推动科学研究为目的,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既可以选择有针对性地去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查阅所需的瑶族档案文献,也可以去民间查找、搜集和利用散存的瑶族档案文献;既可以阅读由档案馆主编的瑶族档案文献汇编作品,也可以阅读报纸和期刊上刊登的与瑶族档案文化有关的文章。

如果以加速档案事业发展为目的,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应重点选择档案部门传播的瑶族档案实体文化和瑶族档案事业文化。瑶族档案实体文化只是简单地包括瑶族档案信息和载体,档案部门传播瑶族档案实体文化属于日常工作,其中的重复性劳动较多,创造性劳动较少,因此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力相对来说并不大。相对于瑶族档案实体文化而言,瑶族档案事业文化体现了瑶族地区档案部门在管理和利用瑶族档案实体文化成果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创造出来的成绩和成果,蕴含了档案工作人员巨大的劳动量。由于其中的创造性劳动量比重复性劳动量大,因此对少数民族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力较大。我国少数民族档案事业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利用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进一步提出的更多更高要求,也在推动少数民族档案事业发展,最终与其他力量一起形成合力,一起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大踏步前进。

如果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瑶族档案文化传播路径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从群众年龄段来分类,青少年、中老年可以选择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高等学校等输送精神食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部门,也可以选择LED显示屏、公交电视等户外新型传播路径;中老年可以选择纸质的报纸、期刊和图书以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型传播路径;中青年可以选择电子版的报纸、期刊和图书以及互联网、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网络、自媒体等传播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博物馆的展览都把档案与文物融合在一起,一般人不会有意识地去仔细判定和区分,所以适合那些没有档案概念而只为了学习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普通群众。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学习的殿堂,那些懂得什么是档案并渴求学习和了解档案文化的读者(如历史和档案爱好者),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满足。人民群众以休闲娱乐的心态去享受体现瑶族档案文化的档案文献展览、档案文献汇编作品、以档案再现历史真实的纪实类文学作品和记录片、档案主题活动等。

2.5 效果与路径之间的关联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四种结果中,直接效果一般发生在传播者与受众在毫无沟通的前提下,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档案部门在广场临时布展,展出瑶族档案及其编研成果,普通群众在广场散步休闲之时偶然间看了展览,眼睛直接观察到展板上的图像和文字,会马上产生即时性效果。条件效果通常会对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或长或短的效果。比如某人带着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某种期待去接触瑶族档案文化,当期待变成现实,他能成功地把所见所闻转换为知识和行动,对个人产生时长不一的影响。积累效果强调通过反复接触形成长期积累。比如在街头LED大型广告牌上反复频繁地播放瑶族档案文化的声像信息,受众在轰炸式传播行为之下,慢慢地在脑海中积累了对某种瑶族档案文化的认知,会对他今后的思想和行为带来影响和变化。认知转换强调借助一次性接触即可形成有用的认知效果。比如在以瑶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景点里,宣传小册子上的瑶族档案文化内容,对游客来说往往只会接触一次,但是这些内容可能会改变或颠覆游客以往的认知,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然而,当游客离开了景点,这些认知很可能就被抛弃或遗忘了,无法长期保留下去。

3 结语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体系是包括主体、内容、对象、途径、目的以及效果在内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彼此之间产生关联并共同发挥作用,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其中,途径充当了桥梁和纽带,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信息社会条件下,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更需要借助各种新型传播媒介,把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播到更宽空间更长时间更多人群中,推动瑶族档案文化最大价值的逐步实现。

猜你喜欢

瑶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瑶族织锦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谁远谁近?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