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2020-12-08邵金莉
文/ 邵金莉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需要把握高职学生的特征,借助思政教学这个“主渠道”和大学生日常生活这个“主阵地”,实现二者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概念界定
“主渠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承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阵地”是指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即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二、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主要内容,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检验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于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及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一方面,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实效性需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检验。
(二)有利于解决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创新发展,一方面需要整合课堂内外力量,这就要求主渠道与主阵地相互支撑、同向同行;另一方面需要整合校内外力量,这就要求主渠道与主阵地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实际。因此,二者只有协同发力,才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有利于促进时代新人的成长成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是否能够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体验和期待,关系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加强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全面地了解青年学生思想与行为变化的新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三、当前高职院校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主渠道与主阵地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角色,共同发挥作用。然而,在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者的目标、功能及教育方式均存在差异,主渠道侧重于理论方面,主阵地侧重于实践方面。主渠道与主阵地呈现出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状态。
(一)教育目标各自为政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渠道与主阵地均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序列,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设置上出现了分化。思政课在教育目标上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在教育目标上更多的强调实践育人。这种在教育目标上的分化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
(二)教育方法各自为政
思政课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获得感。虽然目前各高校针对思政课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难以实现的因素。日常思政教育的育人方式以实践为主,虽然具备较好的吸引力,但由于指导学生实践的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面对一些实践难题时很难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解释,难以以理服人。二者在教育方法上的割裂,不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
(三)考核方式各自为政
思政课的以考试为主,主要检测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思政教育则是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考核,主要以评优或奖惩为手段。两种考核方式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学生的知行状况无法实现完整准确地评价,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
四、高职院校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结合的路径
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充分发挥两种途径各自的优势,使二者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共同发力。
(一)党委领导,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技能培养,轻思想教育特点,因此,在高职院校若要克服主渠道与主阵地彼此独立、各自为政的体制障碍,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就需要学校党委立足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思路,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全局,进行顶层设计,进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三方联动,协同育人
1.方向上要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条重要路径,各具特点、各有侧重,但是在育人目标的方向上应该保持一致,即都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正确导向。二者只有把立德树人作为目标方向,并将自身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同向而行。
二者只有将自身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当中,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实践的目标方向,才能在育人实践中同向而行。
2.内容上协同。主渠道与主阵地在育人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是,在育人过程中,应当注重二者的相互衔接。从育人内容上看,一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坚实基础,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的大学生中的思想热点问题,可以通过思政课的讲解、讨论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后者又是前者的延伸,思政课上讲到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日常思政教育的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延伸,帮助大学生深化认知和信念。
3.方式上协同。当前高职院校主渠道更加注重理论讲授,主阵地更多的是注重日常行为养成,这样久而久之比较容易造成知行脱节,同时也在倒逼高职院校进一步建立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同机制。首先,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堂实践、现场教学,与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合力制定思政课实践方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大实践力度,更加关注青年学生的行为养成;其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帮助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比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开展阶段性主题班会或专题活动,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后,主渠道与主阵地需要结合各自考核方法的优势,通过理论与实践双层考核,科学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避免遗漏或重复考核。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方向、内容和方式上同向同行,才能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实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