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2020-12-08张晨岳梦洋

祖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五位一体层面

文/ 张晨 岳梦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上来,作为十八大报告的起草组组长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从生态建设入手,将生态关系背后的伦理思想不断地融入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

一、生态伦理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近几年国家层面一直在注重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就是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经济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生态问题愈发的严重,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①”我们在习近平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后出台的多项经济措施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渐将生态伦理思想融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从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层面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习近平将生态伦理关系逐步融入到经济建设中。

(一)道德意识层面

经济建设与生态发展的矛盾是以道德意识为基础的,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虽然我们也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经济建设的地位放在生态发展之上,本身地位的不对等性会产生道德意识层面对经济的重视和对生态建设的忽视,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当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冲突时,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的道德意识。道德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错误的经济建设道德意识就会在出发点就对生态发展带来危害。

习近平注重生态与人的伦理关系,生态伦理思想融入到经济建设中也始于道德意识的层面,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并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绿水青山代表着生态发展,而金山银山是经济建设层面,在习近平的道德意识里,生态和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破坏生态发展为条件。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道德意识对整个国家的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在道德意识层面,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之间的科学道德意识是什么,习近平在其讲话中已经为我们作出了重要的导向。

(二)道德规范层面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道德规范就是给人们在经济建设中,对处理经济与生态之间的问题做出一个原则或者规范性的指示。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中,人们信服的道德规范往往来自于中央的指示性文件或纲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如何发展经济变成了两者之间的道德规范,而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生态建设也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权衡问题上,道德规范就成了不能忽视生态的健康发展。

作为十八大报告起草组长,习近平不仅是作参与了五位一体的报告起草,并且在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不断提出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权衡问题上的道德规范。在经济发展层面上,由以往的快速发展,到如今的中速发展,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把握经济新常态,并讲生态建设考核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考核中,种种的措施和方针都是在为人们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树立一个科学的道德规范:经济发展要以生态健康为前提。

(三)道德关系层面

在道德关系层面,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之间更多的是要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不能以毁坏生态作为经济建设的条件。

习近平曾列举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典型事例,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建立在不断毁坏生态的条件上,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将会走向灭亡,习近平还拿中国传统思想来说明生态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道德关系上,我们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

(四)道德实践层面

道德实践是整个道德环节的最终表现阶段,在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上,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科学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道德关系,但我们还需要将其合理的落实到道德实践中。

在经济建设中,我们要有目的的去注重生态的保护工作和生态健康发展。习近平曾提出:“我们要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③带着这样的目的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实践,无疑会带来良好的效果,除了对实践层面的理论指导之外,习近平还多次亲身实践到生态建设中,这在道德实践层面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起到了一个带头的作用。

二、生态伦理思想在政治建设中的运用

对于一个国家发的发展来说,政治层面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将生态伦理思想运用到政治建设中,是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表现,习近平曾多次提出绿水青山思想、美丽中国建设、中国梦等政治抱负,在国家治理的政治层面与生态伦理相联系,主张政府和公民在进行政治生活时要树立相应的道德责任,并不断完善生态建设的相关法律。生态文明不仅是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同时也是事关整个人类文明兴衰的大问题,习近平主张我们要树立大国责任,深度参与国际生态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树立大国责任

生态文明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未来的国际问题,在处理生态问题层面,习近平主张中国是维护全球生态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生态问题关系到生态的维护与治理,一方面我们要维护生态安全,这是人类生态伦理问题,倡导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首先要维护好自然的和谐发展,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是关系到生态的治理问题,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生态无疑是受到了重大的破坏,人类目前除了要维护生态自然,还需要对自然进行治理,在这一层面,习近平呼吁各个国家要发挥各自的责任,尽好国际责任。

(二)生态建设的责任化

在国内方面,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人民的力量,是人民的责任,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和党员要做到带头作用,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意识,付出建设生态文明行动。

(三)生态建设的法规化

将生态问题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法规层面本身是伦理学常争论的一个问题,习近平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规,并逐渐将生态考核与党员和政府人员的政治考核挂钩,这无疑体现了习近平狠抓生态建设的决心,实行最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生态建设法规化,这就表明在对待生态问题上不仅仅依靠人民的道德和责任意识,还需要相应的法律作为支撑。

三、生态伦理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生态伦理思想本身从属于文化,加快优秀文化特别是生态伦理层面的文化建设,无疑就是在文化建设中,推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习近平在文化建设有三个重要观点,分别是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将传统优秀文化结合实际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大力宣扬这三个文化观点时,同时也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不断发展起来。

(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对待生态环境方面,习近平曾高度赞扬传统文化,他认为:“传统文化中富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在习近平的观点中,他列举了传统文化中倡导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的优秀生态伦理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已经意识到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习近平对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肯定无疑在文化建设中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习近平的信仰,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他认为,如果我们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那么自然就会对人类进行报复,我们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活动由于对自然无节制的开采,已经导致我们受到了自然的惩戒。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将生态伦理思想通过文化建设,不断的推动其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习近平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前人的优秀生态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生态伦理学文化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习近平不仅吸收了优秀学者的思想,尤其是对国家领导人的优秀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传承,以习近平为起草组长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五位一体思想,正是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形成文化思想更是促进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四、生态伦理思想在社会建设中的运用

社会建设的覆盖面比较广阔,主要是关于社会的进步和民生方面的问题,生态伦理问题是社会建设中必然涉及到的一个方面,在社会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系到社会建设的方向,将科学的生态伦理思想同社会建设相结合无疑对社会建设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以习近平为起草组长的十八大报告中,在谈到五位一体理论中的生态建设时,曾从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四个层面分别从人与土地的关系、资源的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四个方面讲述生态伦理思想在社会建设中的运用。

(一)人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活动场所的基础构成,处理和人与土地的关系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多次强调的“绿水青山”思想,正是在呼吁人们保护土地,维持绿水青山的自然面貌。

在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问题上,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牢固生态红线。”生态红线的提出以及运用为处理人与土地关系上提出了一个强制性的道德底线——不能越线!这个红线为我们在进行社会建设时提供了一个生态允许范围的划定,在土地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社会建设。

习近平不仅对在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问题上论述了土地对我们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更是将保护生态上升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银行”的道德层面,我们合理处理人与土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我们今后的生活,在一等道德层面上,我们是在为我们子孙后代积善行德,让子孙后代享受绿色自然的生活。

(二)资源利用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主要是指人如何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过度的开采则会导致自然资源枯竭,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建设与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此问题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建设中,某些发展是通过资源的消耗带来的,没有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如果现在不把这项工作牢牢抓紧,我们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处理自然资源与社会建设的关系上,习近平无疑是将保护自然资源放在了社会建设的基础层面,在进行社会建设的同时,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而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来换取社会的建设。

(三)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建设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不断为社会建设提供资源和能源,同时又依靠自身的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在进行社会建设中,我们需要维持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自然生态与社会建设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进行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时,自然生态系统在某些方面遭到了破坏,为此,习近平提出,我们要进行生态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基本方针。针对我国目前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状况,我们要做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其自然恢复。

(四)生态文明制度

生态建设不仅需要我们的道德约束,更需要制度的支持,在社会建设中,社会进步需要全方面,自然生态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的道德意识,也需要相关的制度保护。

社会建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社会建设中出现破坏自然的现象时,我们不能紧紧依靠人们的道德谴责,更需要相关的制度去保护生态自然。习近平提出,在社会建设中,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不仅如此还在政府工作人员和党员的考核中,加入生态考核这一项。将生态道德意识的宣传与保护生态的制度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2页。

②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0页。

③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3页。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五位一体层面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