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
2020-12-08李颖艳
文/ 李颖艳
一、高职思政教育背景下关于“工匠精神”的真实内涵的解析
工匠精神正好体现出了匠人对于自己的产品的千万次锤炼和不断创新、力求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理念,它既是匠人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职业态度,也是匠人的行为表现。可以说,工匠精神既是匠人的技能水平的一种精神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其思政修养水平的集中的反映。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是受到了理性主义的影响而生成的,它对工匠提出的要求是工匠务必要具有投身于技术工作、对待工作忠诚的职业态度;具备乐于在工作中高度投入的人文素养;具备细致性的、相当专注的精神。基于高职思政教育这一角度来看,工匠精神本身是具有相应的内涵的,应当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多加注意。
(一)产品观念
商品具有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高度统一性质,我们所说的产品意识其实就是在产品的设计以及制作的过程中,重视它的使用价值的持续提升。它体现于在精心地去打磨产品细节的时候,同时做到对产品质量的高度严格的把控。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了,后续的产品推销都将顺利地完成。在高职思政教育这一视域之下去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当中的“产品观念”,具体所指的就是学生要把他们个人当成所谓的“产品”,要在市场需求以及个人发展下持续地去完善自己,同时使得自身的价值获得提升并且获得实现。
(二)敬业理念
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会存在自己的行业规范,而从业者在工作中必须要去自觉地遵守行业的规范。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要求从业者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唯有如此才可以切实地令自己精通本行业,而在专注于自己的行业时需要有个比较单一的投入过程,这个过程同时非常漫长。对于本行业的规范的遵守以及对于工作的高度投入和专注,就是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理念。在学生角度来讲,其职业其实就只有一个——学习,而高职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即是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故而,在高职思政教育这一视域之下去培养他们的敬业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应当要体现出学生们对于自身学习的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他们学习本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新素养
创新,这是行业能够适应于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唯有持续地去创新,产品与服务才能够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可以源远流长。创新的条件是要继承前人的成果,要总结那些过往经验,思考技术环节。而创新素养其实是对创新能力加以衡量的一大标准。基于高职思政教育的视角,培养工匠精神中必备的创新素养,具体而言就是要持续地去更新高职学生们的观念,帮他们去了解所学专业的最前沿的发展情况以及最新成就,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其大胆地去质疑,在激荡其思想火花的同时,促使其创造力获得提高。
(四)法治意识
不管是打磨产品还是开展工作,又或者是进行创新,都应当要基于法律框架来进行。法治意识其实是政治核心素养当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强调的“工匠精神”的关键的组构部分。唯有践行“依法行权、依法履则”的基本原则,匠人才可以较好地去把控其产品的质量,同时拒绝那些非法和违背道德的现象,比如假冒伪劣行为、偷工减料的现象;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匠人自觉地去遵守本行业的行规,以免玩忽职守的情况发生;才可以达到真正的独特的创新,而不是抄袭和冒用。所以,法制精神务必要体现于工匠精神的整个培育过程当中,就高职思政教育的视角来讲,其实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遵法和知法、守法以及用法的实际能力。
二、加强培养工匠精神结合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以及措施
(一)案例教学:创设出一个相应的情境来深化学生们的体会和感悟
工匠精神有着具体性,是对真实案例的一种浓缩和提炼。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实际展开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应当要主动地将能够反映出工匠精神的真实案例引入其教学工作中,基于真实的案例中对于事件的描述以及还原、再现,进一步地去创设出更为具体化的教学情境,继而使得学生能够真实地去感受到工匠精神,深化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体会以及感悟。比如说,教师不妨为学生们播放一段纪录片内容,《百心百匠》——“古法造纸”,把它当作工匠精神的实际案例,然后让学生们去分析,在匠人以该方法来造纸的时候,工匠精神获得了什么样的体现。基于多媒体教学这一方式来激发起高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力地促进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度培养。
(二)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以帮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高职教育其实是一门具有高度的实践性的教育工作,高职思政教育同样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实践其在接受思政教育时所习得的工匠精神。不过,某些高职学校过于注重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反而忽略了实践,使得工匠精神朝着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中,偏离了本应摆正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不妨和有关的企业展开合作,并且让学生能够在企业中获得实习机会,同时去感受在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在逐步的工作过程中去了解所处行业的规范,真正地达到爱岗敬业的境界,求实创新,实现从学生再到企业内部员工、然后到工匠的心理转变。只有达到知行合一,用工匠精神来对实践进行指导,学生们才可以切实地领悟到这种精神的意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匠人,并且自觉地去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及道德修养。在高职院校中,其大可将“现代学徒制度”引入校园内,帮助学生踏入企业中进行学徒实践的活动,和企业签下相应的学徒合同,展开半年或者半年以上的实践,并且让企业能够派出相应的一线员工来对学徒教学进行负责,变成学生的导师,用师带徒的方式来手把手地把该岗位的实际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完全地传授给他们,以补充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当中逐步地被感染,继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工匠精神,以其为指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活动教学:多多开展有趣的活动以吸引高职学生来积极主动地参与
高职思政教育下,对学生们展开工匠精神的全面培育,除了可以由教师在课堂进行讲授外,还要借助于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得工匠精神能够从课堂中走出来,吸引高职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同时在参与到活动中的时候增强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度理解。比如说,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教师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职业技能的比赛,学生参考在网上搜索有关的建筑装潢案例,同时与专业知识结合,对非合理性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交出个人的设计方案。在这一类活动中,高职学生可以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践,同时比赛的性质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参与,激发其热情,激励高职学生用工匠精神来对其参赛内容加以完善,开始创新创造过程。
(四)普法教学:大力地去普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们打好从业基础
法治意识其实是处于高职思政教育的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实际内涵的最核心的要义。在以往的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有关法律层面的内容就已经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板块。考虑到法治意识在整个工匠精神的内涵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应当要依高职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们的专业特点,强化对于学生们的思政教育中的普法教育,比如说版权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等各个范畴的具体定义。而且,普法教学同样要结合案例教学,教师们可依次地举出正面、反面的案例,使得学生能够在此之中体会到必须遵守法律、违法危害,加强“法无禁止便可为,法未授权则不可为”的基本的法律意识,继而为学生们的事业打好较好的从业基础。此外,教师们还可详细地去介绍与各行各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把法律规定以及行业规范真正地统一起来,全面地去培养高职学生在从业中的工匠精神。
三、结语
促使工匠精神培养同高职思政教育的深入结合最终实现,是高职思政教育以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高职思政教育这一视角,我们要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加以考察,这样就能够总结出具体的产品观念以及敬业理念,创新素养、法治意识这四点。就此,教师能够在实际的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去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说案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普法教学等等,以此来培育高职学生生成工匠精神,推动学生就业能力以及从业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