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学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12-08刁玉洁
文/ 刁玉洁
舞蹈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使学生对美学产生全新的认识,不断深入学习舞蹈,不仅能够锻造外在优美的形体,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优化革新,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舞蹈教学也不例外,针对舞蹈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合理优化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高校学前教学舞蹈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且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冲击,我们也能够看出新式教育模式与策略的优势。当前多数高校在进行学前舞蹈教育时都能够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理念,这也是经济发展与科学提升的必然趋势。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综合成长,通过将舞蹈实践教育与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合理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按照新教材、新课标以及新规定进行舞蹈教学,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革新,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舞蹈艺术的魅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都能够充满自信,将技术、知识、美学以及艺术有机结合,在社会大舞台中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虽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前舞蹈教育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开展舞蹈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时却没能有效发挥教育内容的关键作用,进而对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当前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各类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舞蹈教学中创新环节的开展,使校方与教师能够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
二、高校学前教学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当前阻碍我国高校学前舞蹈教育顺利开展的主要问题便是教学观念老旧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等。
(一)教学观念传统老旧,缺乏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
根据了解我国当前多数高校的舞蹈教学质量能够看出,大部分学校与教师已经具备了科学的教学理念与一定的技艺水平,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展现出自身的才华,使自身的技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1]。但是,有部门高校还是存在教学观念陈旧的现象,学校与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却没有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并且对新课改内容的理解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会影响到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如果依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舞蹈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技艺水平,但是在美学感悟层面以及技艺理解层面便会出现阻碍,同时无法保证学生得到合理的创新能力训练[2]。
由于部分教师思想守旧不懂得变通,仍然采取机械化的传统模式进行舞蹈教学,在教学课程中没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并且没有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积极鼓励,这都会影响最终的培养效果。新课改教学内容中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还要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却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进行表演,对学生的表现欲望进行舒服,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逐渐对舞蹈丧失信心与兴趣,这样不仅无法促进新课改的教学进程,也无法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实质性的帮助[3]。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没能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
虽然当前多数高校都已经采用全新的教材内容开展舞蹈课程,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没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而且没能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调整优化,这样也会影响到舞蹈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如果依然沿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并且按照规定反复训练舞蹈作用,这样便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想要科学提升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不仅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制定,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从而强化舞蹈教学中创新性的应用效果[4]。
三、高校学前教学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革新教学理念
想要提升学前舞蹈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效率,首先便要针对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优化,保证新课改教学内容中的各项要求能够顺利落实,同时还要摈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理念中充分融入创新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其能够自主形成主动思想、主动创新的好习惯。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5]。
(二)调整舞蹈教学方式
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为学生的舞蹈教育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校方与教师还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新课改教学内容中的各项规定得到落实,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现代化教学技术积极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规范学生的动作标准与舞蹈习惯,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一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灵感,缺乏创新精神的艺术必然是枯燥的。通过对学生的舞蹈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的学生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反思,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诱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正确的舞蹈动作,同时也可对启发式教学加以有效的发挥,如果部分动作学生无法做到位,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构思全新的、优美的舞蹈动作,这样学生价值能够得以肯定,同时也能使其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在进行学前舞蹈教育时,首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吸引,其次便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创新思维之间的碰撞使舞蹈内容更加符合大众审美要求,这样也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对的学生的关系加以转变,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既要教师进行演示,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认真细致的指导,对学生舞蹈动作当中不足加以改变,并和学生进行探讨与共同学习,这就需要的教师能够对传统角色观念进行改变,和学生间构建起和谐、互动与信任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教师,同时也是的朋友与伙伴,能够对舞蹈艺术进行探讨与感受。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宽松的教学氛围,能够更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
(四)大力推行有效的舞蹈创新实践活动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助力。因此,舞蹈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感悟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更多的灵感,从而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6]。大力推行实践活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心态与临场表现,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表现判定学生当前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为针对不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与心理素质。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除了可以对学校组织的各类表演活动进行参与外,还应该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或者是校外举办的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舞蹈相关的比赛,使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向舞台,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推动学生不断的进步与完善。此外,还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元,辅助学生更好的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百姓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愈加重视,高校与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科学的舞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空间。本文针对高校学前教学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高校舞蹈教学现状,随后指出现阶段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优化革新教学理念、调整舞蹈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大力推行有效的舞蹈创新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创新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