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建构
——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课为例

2020-12-08彭建锋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风带热力气压

彭建锋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6

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本世纪以来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本世纪初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随后许多国家或地区也纷纷启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因此,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一、解读学科核心概念,搭建课程框架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曾对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提出过明确界定,并指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核心概念,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框架,有助其理解和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基于此,我国学者曾指出,“对于学科教学而言,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的知识结构具有层级性”①,学生在逐级提炼抽象学科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逐级递进、层层深入,形成知识体系。

围绕核心概念“空间”解读本节课标,空间核心概念在地理学科中可体现为“空间分布”、“空间尺度”及动态的“空间分布变化”三个一般概念。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其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空间分布”状况,将“空间尺度”概念蕴含在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的理解中,“空间分布变化”的概念则体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其分布的影响中。

二、结合核心素养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2014 年,在教育部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体系已正式公布,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近期学术界、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林培英教授研究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直接从地理学科和地理课程性质中提升”②而来的,目前已基本确定的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除“地理实践力”外,其余三个均是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和使用的教学目标。

从本节课程内容结构来看,学生如想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需要在本节中充分运用已有的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向的因素等基础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静态的掌握全球压带和风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也能动态的理解其成因和变化,知道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风向变化、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作用,最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事实现象中的情境问题。

在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思想方法,本节内容所体现出的“综合思维”方法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包含了“要素综合”、“区域综合”和“时空综合”三个维度的内涵,在本节教学中均有所体现,而同时,“综合思维”也恰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确立了本节内容逐级递进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巩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假设条件基础上,推断大空间尺度之间的大气环流。

2.通过风的形成基本原理,利用简易模型合理推断赤道与北纬30 度之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增强使用适当工具参与地理探究活动的地理实践力。

3.通过简易模型与学案的配合使用,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分析、转绘示意图的能力。

4.通过逐步增加假设条件(太阳辐射的地区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下垫面差异),培养综合思维的学科基本素养。

三、剖析核心素养要求,提炼课程重难点

综合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现象,认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能够在准确熟练的调用之前已有学科知识——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变化的基础上,逐级推断出太阳辐射在赤道与极地之间造成的区域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的综合作用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有效的联系前后向知识,认识地理现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理解某一地理现象或事物是受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状况能够层层抽丝剥茧回归最简模型。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本节内容中贯穿始终。

本节课标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其核心在于“空间分布规律”,笔者认为,想让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出这一“空间”概念,需要的两个基础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风的形成及风向转变,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仅关注地球表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对高空状况暂不讨论。

四、学科核心概念与核心素养在本节内容中的相互作用

学科核心概念与核心素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接受响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③”,这种素养的培养既要考虑到学生特定学段的阶段性,也需要考虑学段之前的发展性。地理学科核心概念的提出则是在研究学生不同阶段学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段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提炼而成的,符合学生特定学段的阶段性和学段间的发展性特征。

针对本节内容具体而言,围绕“空间”这一学科核心概念,在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空间分布规律,需要在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其分布成因;而为了准确描述其分布成因,则需要运用综合思维的学科能力;而在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其完成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地理实践力的表达方式。因此,不难看出基于学科核心概念、在教学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节内容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能力,是指学生依靠老师的帮助,自己可以自觉地运用一些综合思维方法,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能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最终达到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地理现象的发展和演化过程这样的结果。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地球自转引发的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因素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出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从而不断强化并帮助学生认识各要素对同一地理事物的共同影响。

而广义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则希望养成学生运用适当的工具完成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从这一角度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节教学,则是紧扣让学生学会使用部分工具直观表达和描述地理现象的构想,激发学生参与地理探究活动的热情。

注释:

①曾早早,何妮妮.运用核心概念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②林培英,张冬梅.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地理教育,2016.03.

③吴岱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猜你喜欢

风带热力气压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看不见的气压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