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化探究
2020-12-08李媛媛
常 全 李媛媛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新媒体技术以AI 人工智能虚拟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当下人们的追求与推广。并且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人们在信息接收、语言表达以及思维活动当中,对于新媒体已经能够深入接受。在当今大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校也利用新媒体进行工作开展,可以说大学生是与新媒体广泛打交道的重大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也最为深受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之下,高校必须积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干预。
一、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政治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以及在手机以及网络的影响之下,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甚至有的学生思想已经出现了滑坡现象,政治立场不坚定,世界观、价值观扭曲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相互吻合,以思想武装头脑,以文化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教育领域,有新媒体的支持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化理念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学生头脑
高校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设置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等相关课程,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深入贯彻的教学课程内容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观点和立场,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学员的思想理想信念,稳定学员的政治立场,明确学员的奋斗方向。
(二)在高校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舞台,使中国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树立浓浓的爱国之情。在高校教学工作当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让学生树立爱国之心,树立服务于人民的信念,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历史感,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振兴中华作为14 亿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才能够让爱国主义贯彻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国之情。不仅仅要给校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应该抓住节日开展活动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比如说在国庆假期前后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纪念馆进行参观,播放爱国纪念片,播放时代精神榜样,让优秀的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化探究
(一)学校要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相对完善的思政教育资源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要积极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加强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高校要建立媒体运营中心、学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公众号等等教育平台,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教育平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学生进行学习。学校新媒体官方平台可以利用话题引发学生留言,使师生能够进行互动交流,然后管理者将思想政治主流价值观、网友趣味留言等等进行置顶推送,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这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创新教育模式,从而开辟新媒体教育新阵地。
(二)转变教材观念,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必须转变教材观念,将教材作为辅助材料而不是上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时政热点,在课堂上补充国家政治最前沿的知识和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才能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可以让思政教师组成教师课程小组,由一线老师带队,定期讨论热点知识和热点话题,对其进行分类探究,再转化为课堂传授内容,从而在进行思想政治原理理论教育的同时,通过热点知识和热点话题的案例讨论,加深学生的学习。
(三)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思政教育传播
教师可以通过公众传播媒体激发学生保证教育工作学习的热情,在当今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时代,人人都会上网,人人都在学习上网,更不要说走在信息时代前列的大学生,目前学生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人手一部,所以教师要积极利用手机这个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与推广,他们和手机打交道的时间更长,也更为广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题讨论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评价留言等等方式进行与老师的沟通,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先进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