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0-12-08颜妮
颜 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领域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层面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融合,会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地全面提升以及成长成材。不仅如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由现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看,在经过一段时代的摸索以及实践之后,国内多数学校都开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重视起来,但是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缺乏对重要性的认识
所谓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人是最为主要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人员的高校干部、教师以及学生们等都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一定的重视。以学生为例,学生是校园文化中十分活跃的主体,他们的自身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立,对于新事物以及新思想的接受程度也十分高,因此十分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并且还有许多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反而去追捧西方的文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十分不利于他们自身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并且对自身的成长以及成才也会有十分不利的消极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会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与作风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并且保证学校秩序的顺利运行,并且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多数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因而导致其有关制度的建设也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在以往传统的文化教学制度方面,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缺少相对系统的规划,进而导致相对传统的文化教学内容出现相对比较严重的碎片化现象,不仅如此,教学的实际设计也相对比较随意,继而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比较匮乏。还有部分高校将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归之于学生处以及团委等部门,这种现象会导致出现十分严重的校内其他部门之间的缺乏合作的现象,这对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传统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在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主要就是因为民众所持有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情怀,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在时代长河中不断前进。因此,在现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爱国主义内涵充分提炼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以及立志报国的情怀,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我国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注意进行文化的创新,以此来进一步的增强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学生人格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有许多的优秀诗歌文集对爱国情怀进行了大力的弘扬,通过这些优秀文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强大的自信心以及意志力,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加强学生道德自律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他人考虑的优秀品德。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中有文献记载,古人对于自我道德检验的最高标准是“自律”。并且只有实现自觉与自律,才能逐渐达到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弘扬修身养性以及自律厚德思想,对于加强校园文化道德建设以及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十分明确,大体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以及校园制度文化。这几个要素基本包含了校园文化的所有方面,将这几个方面作为中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切入点,可以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继而逐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一)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校园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观以及生活观念等,这可以看作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核心,在实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工作重视起来。
1.校园领导发挥带头作用
对于学校的领导阶层来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并且带领学校的师生积极的形成相对客观与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念,将校园精神文化价值以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起来,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还要注重对内在精神的深刻塑造。
2.提炼校园精神
对于学校来说,一定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校园精神提炼重视起来。现如今,大多数学校的校训都是来源于我国相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凝结出来的,因此其中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例如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我国抗战时期成立的,因此学校的校训也是与之相关的“刚毅坚卓”,这一校训中也包含着对北大、南开以及清华高校校训的优秀元素的总结。对于学校来说,只有从校园精神中收获巨大的力量,才能不断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优势
在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依托,继而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换言之,学校可以将地方性的优秀资源与学校的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文化教育基地。从相对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来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方名胜古迹的参观,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可以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加直观以及深入的了解,促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更加透彻的了解,继而逐渐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在精髓。
(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的是用文字的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学校规章制度以及相对固定的体制,例如学校的章程、条例以及规定等等。校园制度文化不仅代表着校园文化活动的准则,也代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保证。同时,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也十分有利于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在文化教学制度方面,学校一定要将传统文化师资培养与自己教学制度的完善工作重视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建立相对专业以及高水平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其次,要逐渐实现对有关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注意适当的增加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最重要的是,逐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进行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讲座活动中,促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体验中充分感知教育,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与成才。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课时的增加,同时也为思政理论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素材,促使思政理论课的文化底蕴得到有效增加。
(三)重视推广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文化,主要指的是包含校园内师生的日常言行以及各种活动的文化形态,这种形态是在校园中十分常见并且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活性的文化形态。要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需要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相关工作重视起来。
对于学校来说,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举例说明,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名胜古迹、文化遗址遗迹传统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平台的参观,继而促使学生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具备更加直观与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和地方政府进行共同合作,一起建立有关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实践基地,促使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收获更加全面以及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物质文化,如果用实物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大体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各种教学以及活动设施,同时还包括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等。可以说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要实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一定要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重视起来。
另一方面,课程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要实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就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撰,积极地进行适合学生群体特征的相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具体来说,学校要注意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资料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优秀传统书籍的数量。总的来说,学校要将中国文化充分融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建筑等方面不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可能的增加学校中的中华文化底蕴。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在教师走廊的墙面上用名人名言进行装饰。促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尽可能的感知先贤名人的风范与情怀,促使学生可以逐渐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校来说,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是学校的一个职责。另一方面,民族精神也是学校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作为中华文化的宣传基地,一定要将其中包含的各种精神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进而逐渐实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