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效利用*
2020-12-08顾晓梅
顾晓梅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倡导:“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从此,低结构材料走进了各个教室,但是低结构材料种类繁多,整理杂乱,幼儿对于大部分的材料利用性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以材料的收集与分类、选择与投放、跟进与改进等几个方面结合实践谈谈。
一、低结构材料的收集与分类
低结构材料成本低,幼儿园中除了塑料积木以外,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以及废旧材料都可以作为低结构的材料进行收集利用,那么教室中幼儿人数较多,需要的材料也很多,这么多的低结构材料哪里来?这么多的材料又如何进行分类呢?
(一)家园互动,亲子收集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是活动的主人,通过自己和家长收集的材料投入到游戏中,不仅能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材料的爱护也会更加的珍惜,同时,在家长的互动下也能够及时的了解教室中近期幼儿游戏的内容,为家园沟通增添了一个互动方式,另外,我们在教室中专门开设了一个材料区,幼儿将收集的材料及时的放入材料区,成为教室中低结构材料的素材库。
(二)自主分类、拿取方便
低结构材料来源于生活,种类也非常多,例如:瓶子、罐子、纸卷、树枝、盒子、吸管等等,那么多的材料该如何分放呢?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能力,在素材库收集到许多的材料后,我们在教室中和幼儿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和幼儿商讨出简单的分类方法——按照材质分,如塑料类、铁质类、纸质类,随后幼儿在素材库上用自己绘画的方式进行标记,分类之后,幼儿们进行自主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又发现了问题所在,除了这三种类型的材料以后,还有好多不能归为这三种的材料该怎么办呢?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讨论,幼儿发现剩下的好多材料是小物品,有的幼儿说就画小物品的标记,将所有的小物品都放在一起,有的幼儿说将小物品再分的细一些,于是,再经过第二次的讨论以后,我们将这些低结构材料分的更系统一些,生活材料: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废旧材料衣裤、瓶瓶罐罐、纸盒纸卷、纸牌麻将、各种管子等,自然材料:包括所有自然界的材料树枝树叶、石头沙子、贝壳豆子等,装饰材料:包括一切装饰辅助性的材料超轻粘土、吸管绒球、火柴棒、棒冰棒、珠子亮片等。
二、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区域活动的动力来源于材料,材料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在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幼儿现阶段对材料的兴趣点,从而进行投放,如:现阶段大班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对于棒子特别感兴趣,在建构区,幼儿选择了棒冰棒、火柴棒在桌面上进行建构活动,在数学区中,幼儿拿着棉签棒在纸上进行拼搭,一会儿拼出了房子、一会儿拼出了小公园,在美术区,幼儿拿着绑起来的棉签棒进行创作画活动,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及时的增加各种棒子的数量,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深入的探究与学习。
三、低结构材料的跟进与改进
(一)主题式活动跟进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前提,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活动激发幼儿产生与主题相关的系列低结构材料,通过与主题同步的材料进行探究,使得幼儿在活动中增添一份趣味性。如:在瓶瓶罐罐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用收集来的瓶瓶罐罐进行建构游戏,在美术区的活动中,幼儿剪剪、贴贴、绕绕、串串,将这些瓶瓶罐罐装饰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让幼儿体验了成为班级主人的喜悦感。
(二)分享式活动改进
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对于一种材料的兴趣也是很短暂的,要想幼儿对这种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与学习,教师需不断的改进材料去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如在瓶瓶罐罐的活动中,幼儿对于装饰瓶子、搭建瓶子开始缺乏兴趣,拿着瓶子随意玩耍时,教师在活动分享时利用一些时间鼓励孩子去思考、创新瓶子的新玩法或者引导幼儿在主材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有的幼儿想出了在瓶子上装饰好的图案可以拿去建构区用做路边装饰、使得建构内容丰富多彩,数学区添加一些绒球与瓶子进行管道游戏,科学区可以用瓶子探究滚动路线,还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用瓶子制作一些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体验“小小科学家”的严谨。
总之,在低结构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时更新材料、细致观察幼儿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肯定他们的探究行为,帮助幼儿分享经验,体验成功与挫折,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