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思考*
2020-12-08王慧
王 慧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习近平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奋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只有二者协同合作,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应有成效,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品质高技能人才。
一、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要“守好一段渠”,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要守好授课这段渠,把好理论关;辅导员也要守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段渠,把好学生思想这道关。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非常关键的“一段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要踏踏实实为大学生守好这段渠,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同时,致力于教学规律、学生管理的研究,共同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服务。
根据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但对大学生日常思想动态的掌握有待加强。辅导员负责大学生日常管理,对学生状况把控较好,但在理论知识上又有所欠缺。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联合,使得思政课教师可进一步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生活,促进理论指导实践,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辅导员可提升职业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二者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优势互补中促进各自的成长与进步。
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问题分析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还存在诸多困难,部分高校将协同育人单纯地视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互相兼任,这不仅无法实现真正协同而且给日常工作增加了困难。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工作,因事务繁杂无法深入研究理论教学,课堂效果也会出现不佳的情况。而不少思政课教师对辅导员的工作也存在相应的误解,认为辅导员工作事务繁杂,无技术含量,像生活老师,不愿承担辅导员工作,同时业务水平也有所欠缺。
而就管理机制而言,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往往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在管理上无相似之处,在职责、分工上差别也很大,在资源利用、目标指向和教育方法上缺少协调配合,无法形成育人合力,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思考
高校要做好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育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做好组织、制度保障。高校要树牢“大思政”工作理念,抓好顶层设计,推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育人的一致性。培养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共同育人意识,使二者认识到他们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多多加强沟通交流,牢固树立配合意识。在现有体制之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要破除二者在管理体制上的分割局面,高校可以建立协同育人中心,协调统筹思政课教学工作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协同育人工作做好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保障。
(二)构建沟通平台。高校应该着力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线上与线下交流沟通平台,定期开展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交流座谈会、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沙龙等形式,让他们在管理、教学、科研等多方面沟通交流;同时搭建线上交流平台,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共享资源,交流沟通,共同提高、协同促进,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努力。
(三)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相关的保障激励机制,把协同育人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作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在学术交流、外出培训、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给予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为之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和成绩,在高校做好顶层设计、交流平台搭建、做好相应的激励与保障制度搭建的同时,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更是要身体力行,强化协同意识,做到真正的齐心协力,和谐互助、共同进步,提升协作能力,做好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与服务,抓实落细,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