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路径探索*
2020-12-08周秀丽
周秀丽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时期十分关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薪火相传的接力中,中国青年应自觉挑起建设新时代的重担,做实现中国梦的领军人,成为推动新时代发展与繁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作为当代大学生中优秀代表的学生党员,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更高的历史使命,要求具有优秀的党性修养,然而,现实是有部分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缺乏,迫切需要提高。
一、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缺乏具体表现
(一)入党动机出现偏差
“入党动机既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驱动力和真实目的,也是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从根本上体现着党员的素质。”[1]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要的是入党动机必须端正,入党动机的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思潮相互影响,大学生党员中除了基于主体性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信仰型入党动机外,还出现了几种典型的偏差型入党动机:
功利型入党动机。部分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认为加入党组织有利于今后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盲从型入党动机。一些大学生对于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各种基本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加入党组织,或者受家人的影响,或者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觉得大家都申请加入,主动靠近,自己没有做这件事就与大家与众不同了。
荣誉型入党动机。部分大学生认为加入党组织是对自己大学生活和学习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荣誉。
(二)理论素养欠缺
按照正规程序发展起来的大学生党员都是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热衷于参加校内外活动与实践,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但是,有部分党员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用心,对政治理论学习却缺乏热情,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够深厚,对党员所肩负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认识不充分,对近期国家和国际发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不高,对于党的十九大后党的新一届领导人、改革的一些新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政治敏锐性,缺乏对党员应承担权利与义务的深层次思考,这就导致了部分党员缺乏自觉行动的动力,常常表现为对待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部分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组织纪律松散,政治意识反差大,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不积极,迟到现象屡见不鲜,常常以各种理由请假,尤其是毕业生党员对于组织交付的任务,相互推诿,敷衍了事。
(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充分发挥
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重视对学生入党前的培养教育,忽视了对入党后的后续培养。部分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淡薄,未能对自身党员身份形成清晰的认识,在入党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为同学树立表率,入党后忽视自身的进步,有的学生党员甚至出现旷课、逃课的现象,参加校内外活动也不再积极,未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新时代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路径探索
(一)开展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只有不断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党史、党章、党规以及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关注,加强党性教育才能不受外部复杂坏境的影响,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投入到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当中去。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要坚持开展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首先,学生党支部应结合“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针对当前国内外政治形势,党中央出台的最新文件,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定,利用党员统一活动日开展专题教育,并进行讨论交流,让每一位大学生党员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近况,正确掌握和运用党章党规,从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其次,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注重将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同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充分整合‘上与下、专与兼’等分散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根据培养目标锤炼育人队伍,协同配合,共同作为。”[2]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党性修养是具体而实际的,而不是抽象和空洞的。正确的入党动机、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素养不仅需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更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教育,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党员参与到校内外的社会实践中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学生党员实践锻炼的机会:一是让学生党员参与学校学生管理,通过其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既能提高学生党员的工作责任心,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又能在群众的监督下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党支部应注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根据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在志愿服务中引进“项目责任制”。学生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爱好组成项目组,在党支部的指导和监督下按照项目策划方案开展志愿活动,发挥党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三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研。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党员既可以利用社会调研对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进行了解,增强其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又可以促进其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普通群众的疾苦加深认识,从而增进其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党员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在推进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利用和把握好党课、座谈会、讲座等传统教育方式,还必须重视利用好网络平台探索新的党性教育载体。其一,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创建QQ 群、微信群、微博等,加强支部成员与党支部的实时交流,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及党课教师与党员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利用这些实时交流平台,就某个问题进行线上实时探讨,引导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二、有效利用“学习强国”提升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2019 年年初,中宣部牵头推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该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时政要闻,也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长短视频相互穿插,为学生党员随时随地进行理论学习提供便利,是新时代党员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同时,学生党员可以通过线上答题、相互分享等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和互动性。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推动全党加强学习的有力抓手,让它成为学生党员们最喜爱的“思政讲台”。
(四)党员自觉和制度保障相结合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改造等途径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是党员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来规范自己言行的一种准则,因此,党性修养又叫做党性锻炼。[3]良好的党性修养,离不开共产党员的自觉内化行为,更需要制度约束作保障。高校党组织应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监督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融教育、管理、监督、评估为一体的有效机制,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增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