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08王欢
王 欢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近年来,传统的英语学术型毕业论文出现了教师态度消极、学生被动参与、论文质量滑坡、抄袭严重的倾向,加之在《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一批地方类本科高校相继转为应用型,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和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出现了不匹配的现状,单一的学术型论文撰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当前的发展步伐。所以,探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此,笔者所在的院系已开展三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改革探索实践工作,为了及时总结改革探索实践的经验,高质量地推广和深化毕业论文改革,本文将结合探索实践展开探讨,以期对今后的毕业论文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现状
为体现“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能、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所在的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对2017 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试点,将传统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改革为“讲课+说课+课件+答辩+调研报告”五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模式,采取授课置换毕业论文的方式。参加论文改革的两名师范生均取得良好成绩。
2017 年,团队优化了“教学设计+讲课+说课+答辩+调研”五位一体模式,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英语专业师范生毕业论文改革方案。此次遴选2018 届7 名优秀师范生参加了改革。教学设计和说课方面,有6 人达到了良好以上;讲课方面,有5 人达到了良好以上;但调研报告达到良好以上的为4 人,约占57%;答辩达到良好以上的只有3 人,只占不到43%。
在前两次试点基础上,团队完善了毕业论文改革方案,增加听课记录环节。为逐步推广改革,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最终共13 名师范生参加。总的来看,成绩较前两次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总评在良好及以上的仅6 人,占46%。讲课和说课方面分别有10 名学生达到了良好以上,占77%,但答辩和调研报告达到良好以上的都为7 人,占54%,但教学设计和听课纪录达到良好以上的分别为5 人和1 人,均低于40%。
三、毕业论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参与了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工作,通过观察、改革材料分析和访谈的结果,改革总体状况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设想。但目前仍反映出有如下问题:
(一)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毕业论文改革实践与教育部(2018)发布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的“产出导向”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新国标指出,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形式多样化,但要求不能降低。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课讲得流畅有感染力就能够过关,忽视理论学习,导致教学设计和调研报告缺乏理论指导,平铺直叙,没有新意与亮点,答辩环节的回答也很表面化,不够深入。这是理论与实践天平中的另一个极端,完全背离了毕业论文改革的初衷。
(二)部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仍不够扎实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2019 届首次采取自愿报名参加改革,这导致参与改革的师范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师范生听课记录和教学设计里有较多语法错误,调研报告里汉语表达也有一定的问题,教学中少量课堂用语欠标准,答辩时不能言简意赅,逻辑不够连贯。这些都显示出师范生的专业基本功还有待夯实。
(三)学生的部分职业技能尚需提高
参与改革的绝大部分学生在某些职业技能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比如,粉笔字书写比较随意,尤其是个别字母的写法及连笔尚不规范;课件制作不够规范,页面不够简洁明晰。根据本人经验以及和指导教师们的谈话发现,“五位一体”考核很全面,对师范生来说是一次综合演练。无论是从学生的完成还是从指导教师的指导角度讲,与传统论文比较,改革工作量更大。即便对于少数学生,短时间内要做到打基础和提高双实现比较困难。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在毕业论文改革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多角度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
要改变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改革的“重实践轻理论”的错误认识,就需要多角度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首先,本科设有英语学科教学论、中小学教学方法与研究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院系要加强日常学习管理,督促学生学好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钻研教学设计。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训练等,授课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其次,依托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招教考试、特岗考试等,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和强化。再者,加大对教育实习中教育调研环节的重视程度。院系应鼓励师范生将毕业实习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联系起来,认真观察,尽早思考,拟定合适的题目并在实习期间展开调研,获取真实的数据,为后期的撰写工作做好铺垫。
(二)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
“实基础”是人才培养思路的第一要素。没有基础,应用、素能和特色都无从谈起。毕业论文改革指导教师应该与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和师范类技能课程的教师们多交流,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课程间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在英语书法、教师课堂用语、课件制作等课堂上,要强化学生的演练,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与点评,并努力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布置任务并进行严格监管,将这些课程做实。在毕业实习前,师范生应该接受学科专业能力测评。除调查报告外,毕业论文改革中的其他所有环节都在评测范围之内。院系要对学科专业能力测评严格把关,总分合格但单项表现不好的也不予过关,要求重新接受测评,直到过关为止。在可能的条件下,将此测评提前到第五学期,给学生提高和补测评的机会。
(三)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
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通过组建卓越师范生能力提升及创新实践班,采取课内加课外多种形式,构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英语教师后备力量,真正对接“产出导向”新国标,让符合且适合改革的学生参加到改革中来,实现毕业论文改革的真正意义。
五、结语
笔者所在的院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不是个例,它可能包含着同类院校的外语师范类专业探索毕业论文改革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坚持产出导向,加强实践,在传统毕业论文乏力的情况下尝试新的方法和形式,做有益的探索。当然,无论是撰写传统论文,还是做毕业设计,都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毕业的条件,而应该回到其出发点,学生经过大学四年学习和锻炼后的一次综合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