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际协调中的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2020-12-08王光雨李志春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际意图儿童

乔 铭 王光雨 李志春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将会对未来的社会化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对社会的适应乃至对未来整个成功人生的规划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至今,国内外研究者在对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上的研究已较为丰富,而且不同的研究者在其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实践活动中都已融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关于共同意图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在国内硕博论文中并不多见。此文章在已有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对人际协调中的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

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现状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分享、合作、助人和安慰等利他行动和助人行动。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文明礼让,礼貌待人等行为都属于有爱心的亲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对人际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奠定了基础。自20 世纪70 年代起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崭露头角。特别是在2001-2010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反社会行为的频繁出现,诸多学者开始重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有关研究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文章就多达84 篇,占整个总量的72%,这更加有力的证实了亲社会行为一直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学者王美芳、庞维国对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也得出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和发生顺序等结论,但在对亲社会的实证研究和功效问题上并不多。

二、人际协调中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大多数人从事亲社会行为是为了自己在人际协调中为了相同的目标而更好的达到某种利益,有的是为了获取别人的赞赏、有的是为了使自己感到开心等等,由此可见,引起人际协调中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如下:

(一)认知因素和自我意识

认知因素是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基石,当一个学前儿童去做与亲社会有关的行为时,他们首先要具备能对相关信号在头脑中进行感知并做出处理的能力和自我的意识,这是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直接动力,倘若在没有评判是非意识的基础上去谈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岂不是很荒谬。当学前儿童的头脑中早已形成在人际协调中帮助他人、分享合作等观念时,那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正确参与到人际协调中的亲社会行为中去。

(二)情感因素(移情、同情心、心境)

情感因素是利他和助人行为的基础,只有个体已具备察觉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时,才会有同情心和主动帮助他人的心境。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与情感体验呈正相关,当个体的心境是愉快的时候,会更有利于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反之,焦虑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副作用。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及父母的文化程度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且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学前儿童的要求和行为影响着学前儿童今后对他人的态度、行为和方式,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对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惩罚、过分溺爱与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此呈正相关,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多采取鼓励和积极的教育方式,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而且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学习大多数是通过观察来进行的,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塑造自己的亲社会行为。因此,父母也要多流露出关心和帮助他人等利社会行为,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熏陶和榜样示范。

(四)游戏

游戏可以满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万萦佳在4-6 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游戏实验研究中,通过控制节奏稳定性的音乐游戏、音乐合奏的协调强度游戏和合作搭积木的任务游戏分别考察共同意图在不同框架操纵下合作、帮助和分享的倾向。通过这三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学前儿童在与他人进行游戏活动时,如果没有亲社会行为因素的参与,游戏活动就无法进行。学前儿童在进行游戏时,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进行协作配合,合作的意识也会悄无声息地建立;在游戏中获胜所得的奖品主动与他人共享,分享的行为在愉快地氛围中得以实现;在竞技类肢体游戏中,如果没有谦让,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在游戏这一实践活动中,没有家长、老师等外力的借助,学前儿童自身会不断摸索前进,逐渐体会并领悟合作、分享、谦让等亲社会行为,进而逐步形成自发、稳固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三、人际协调中的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价值观念等大多都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首先,老师要多让儿童接触可用于熏陶他们亲社会倾向的环境,例如:课外读物、视频、情景表演等,多引导和鼓励儿童在实践中关心、帮助他人;其次,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树立起正面的榜样作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儿童的行为;最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体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因此老师要多加观察儿童的同伴交往,多开展相关活动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引和积极的鼓励,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家庭影响

家长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榜样。作为家长,无论是打理日常生活事务,还是处理工作交际关系,一定要给孩子营造和谐愉快、相互帮助、乐观向上的氛围,优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让学前儿童在良好的亲社会行为环境的熏陶下主动感知并发展亲社会行为。此外,家长还要适当的给予学前儿童一定的辅助,家长可通过给孩子讲一些具有亲社会行为类的故事书,从故事情节中让学前儿童的同情、合作、助人、安慰等亲社会行为得以发展,进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避免教育观点不统一、同一问题看法不协调,给儿童今后的成长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数字媒体的应用

在21 世纪新时代潮流的引领下,互联网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是学习和渗透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工具。父母和老师要充当中介,为儿童选择在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体上适宜观赏和学习的内容,以促进儿童全方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人际协调中的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影响及展望

在当今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依存的,在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和安慰等,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基础,儿童学会了这些行为,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受益匪浅,不仅有利于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成长,而且有利于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回顾前几年有关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可窥知,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不再是单一研究水平上的了,目前已呈现出各个研究水平以及各相关学科间进行整合的趋势,也就是说,未来的研究不妨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整合,使人际协调中的共同意图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更加的完善,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诸多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还会启发我们提出更多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人际意图儿童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