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党建共建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08卢淑芳卢效坚李玉春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企师生党员

卢淑芳 卢效坚 李玉春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者,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业务技能等大有裨益。通过校企党建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双方在组织、思想、文化、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党建共建的意义

校企党组织双向联动,有助于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深化产教融合力度、推进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一)拓宽党建阵地,丰富党员活动形式。通过党建共建,组织师生党员走进企业,开阔师生党员的视野,让师生党员现场感受企业党员的实干和敬业精神,有助于促使师生党员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企业党员走进高校参观学习,了解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情况,有助于企业党员更新知识,增强的学习热情。

(二)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党建共建,有助于共建双方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精通技术、了解市场前沿和适应企业发展的“懂理论、强实践”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共建双方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口碑。

(三)推进项目合作,创新育人途径。通过项目化合作创新党员育人途径,通过人才互聘、技术互助、活动互动等形式让双方党员在能力提升、知识更新和社会认知方面都有获得感。师生党员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有助于师生党员增强实操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企业党员到学校参与教学和科研项目,有助于其专心研究,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升理论水平。

二、校企党建共建的原则

校企党建共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保障共建项目的顺利进行,共建双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共赢性,高校和企业党建共建可以促使两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合力,达到“人才共育、校企共建”双赢目的,促进了党建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校企都应认识到党建共建对于双方的党建工作、党员素质、业务发展、文化活动等有促进作用,这是共建的重要前提。

二是互补性,高校和企业拥有各自的特色资源,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党建工作,但受资源、平台的限制,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党建共建有利于校企双方获得更多资源和更广的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校企党建共建的出发点。

三是互动性,党建共建涉及校企双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党建共建双方必须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和互动,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互通平台,才有助于党员教育活动、产学研合作、文化活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合作。

四是实效性,党建共建的目标是提升党建工作效果,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促进校企双方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必须注重实效性,否则就失去共建的意义。共建双方通过调研交流,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校企党建共建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有利于为党的全面发展奠定更牢固的基础、提供更强力的保障。新时代的基层党建工作应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多方联动促进党建工作上水平创特色,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建立校企临时党支部

校企党建共建在思想教育、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合作、课程建设、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合作,建立校企临时党支部,有助于发挥党员的作用推进各项工作,任命校企双方党员干部为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将参与合作项目工作的双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编入临时党支部(党组织关系仍在原来党支部),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运行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有效开展党组织生活和日常管理工作,创新党员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党员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党员学习效果,促使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二)建立项目化联动管理机制

项目化合作是校企深度合作一种体现,有效调度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深化工作效果。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着力点,通过企业、学校、个人三方签订协议,设立实训和研发基地,推进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实行项目共同管理、培育与考核,通过建立项目汇报制度、研讨交流会、党员活动等促进校企双方文化融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等,切实提升党建共建的工作水平。

(三)建立校企党员互聘制度

根据双方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生产与教学,实现互利共赢,建立党员互聘制度,校方定期委派教师党员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管理和业务工作,有助于拓宽教师在科研项目、专业课程的思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方定期推荐优秀的党员同志到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和交流活动,有助于提升师生对企业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教学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

(四)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

为提高党员的发展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党员,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实行党员发展“双培养、双考核”,即入党积极分子配备一名校内培养联系人,一名企业培养联系人,指导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有助于入党积极分子接受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着力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让培养出来的党员更适应社会潮流、跟上时代要求。

(五)建立党建网络交流平台

网络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交流媒介,党建工作应运用好网络媒体开展工作,创建校企共建党员交流微平台,让双方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做到及时沟通。以临时党支部为主体建立微信群、公众号、QQ 群,一是定期发布学习资料,开展党的知识、党性教育,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二是发布校企党建共建工作的进度和阶段性重点难点,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互相答疑解难,有利于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动态,促进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创新校企党建共建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有效推进校企产教融合,通过党员共管、队伍共抓、资源共享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实现以党建促共建,以共建促发展,让校企双方党建工作更具活力。

猜你喜欢

校企师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