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优化措施分析
2020-12-08王坤
王坤
(阿拉善左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内蒙古 阿拉善盟左旗 750306)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主体,而财政政策的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国家提出要建立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效能、强化激励作用以及加强风险防范管控。以此为背景,研究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各方面影响,分析地方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财政转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地方财政转型需要国家财政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当今世界各国对实体经济都非常重视,并且都积极鼓励实体经济通过各种创新来抢占制高点,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泡沫。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很多资源更多被金融领域所吸引,而且实体经济对市场的反应又不是那么迅速,这就造成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的滞后,所以,必须进行财政转型。
(二)地方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地方债务是财政调节经济的工具之一,其效果取决于地方债务的规模、资金的去向以及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理论上说,地方债务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影响实体经济总需求、利率和资金流动性,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虽然地方债务对民间投资有挤占的嫌疑,但是地方债务的资金去向,如投资基础设施等,又能够为市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实体经济营商环境的改善。
(三)土地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土地财政是城市化的催化剂,没有土地财政,很多经济问题不会出现,但也不会有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财政为地方财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力补充,在地方财政治理中占据重要一席。但是如上所述,地方债务可能会持续增长,那么地方债务靠什么来偿债?其主要来源就是土地财政。而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不仅会造成金融隐患,还可能威胁到地方财政稳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房价高企。这明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的目标南辕北辙,不仅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负担,也影响了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二、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制度
建立完善财政的制度,首先,要根据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行政智能来分配财政权力。让职能划分和财政权力范围对应,这样就能保障各级政府的财政利益,避免了多级政府交叉管理,影响财权平衡。同时对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包括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财务支出和界限明确定义,保证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经济需求。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拥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对于行业的重视程度和配套的发展政策,二是地方政府对于行业或者企业的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三是当地的衣食住行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源优秀程度。不论政府如何制定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都不能减少改善相应民生设施的财政投入比例,并且要根据当地所要扶持的产业制定财政补贴计划。在保证地方财政完成服务于实体经济任务的同时,还要大力挖潜,让当地的优良资本加入合作,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保障财政支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增强地方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
创立激励措施,首先,可以完善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费负担,积极配合国家的“营改增”税费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并在企业购买低碳排放设备,改善环境投资和创新技术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支持,让企业有更多资金进行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改造陈旧设备,增强本地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措施需要有时间和边界的限制,以免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稳定。其次,对于政府可以利用正常的支出资金计划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一些特定产业领域的采买招标可以将范围缩小至本市或者本省企业,还可以选择优质的本地企业授予“政府长期合作企业”的荣誉,并积极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提高地方财政服务效率
要提高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首先,要杜绝地方财政资源的浪费现象。要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需要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淘汰掉地方各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地方财政部门要拒绝对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帮助和补贴,降低财政资金的无效支出率,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其次,要加强财政政策体系打造。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都是我国实体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要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即时调整财务策略和税收制度,以保证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降低实体经济风险。
(四)增强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风险防范意识
地方实体经济风险防范,首先,要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了地方债务各项相关规定,地方政府要根据意见的思想精神严把发债关,把债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问责机制制,对良债务发行的相关部门和干部进行严格监督,确定公共债务所筹集的资金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如支援公共服务支出、加强民生设施建设、支援地方产业发展等。其次,还要防范土地财政风险。要使地方财政逐渐摆脱依靠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减少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环境。利用房产税收来代替土地财政收入,制定合理的房产税收模式和征税范围,使地方财政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税收点,摆脱土地反复使用、反复开发、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
总之,地方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央财政方针,研究符合本地情况的财政政策,做好风险管控,巧妙运用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振兴地方实体经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