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感”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浅析*

2020-12-08周生娣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仪式感党性学生党员

周生娣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就提出了礼仪制度和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这对于高校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仪式教育有重要启示[1]。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妨为党内政治生活注入一定的仪式感,新党员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郑重表示铭记誓言、终生践诺,使党员教育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效。

一、仪式感运用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先进分子,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他们当中还存在少数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前后行为不一致、政治敏锐性不高、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欠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层党组织在解决理想信念难点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和培养手段单一、流于形式有关。充满仪式感的重温入党誓词、“政治生日”、党旗传递仪式等组织生活、党性锻炼具有很强的崇圣性、主体性和体验性,是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着力解决好思想不纯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如果把仪式感吸取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来,不仅能让学生党员做好精神和心灵上的修行,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归属感;既能使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到这种不同寻常的仪式教育中,又能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促进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暗示,暗示自己需要更加的认真,更加专注,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积极作出调整和改变,从而产生积极、正向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促成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收获成长。

仪式感同时能培育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预备党员在入党后的一次神圣而庄严的仪式教育——入党宣誓,对学生党员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生动、实际的党的观念的教育,一次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这种仪式感,首先是学生党员对这种责任感的认知,从认认真真参与宣誓,到他们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再到他们自愿承担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折射出的是使命感,进而表明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使他们时刻用誓言来激励自己,终身牢记自己的誓言,并努力付诸实践。这样的使命感,必然又充溢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尊重,而又培育了学生党员内心深处的“仪式感”。[2]

所以,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应该增强学生党员的仪式感,仪式感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崇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对自身责任的明晰,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崇敬,才能使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更有成效,更能让大学生党员形成一种良好发自内心的行为习惯,从而带动周边同学,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及其作用

(一)入口。严格执行入党的基本程序,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在入党的基本程序中要切实把好把严学生直接参与的重要节点和环节,如提交入党申请书、初级、中级、高级党校培训、填写入党志愿书、组织谈话、参加实践活动等。切实加强入党的仪式感,以端正入党动机为重点,唤醒学生心底的崇敬和庄严,着力解决入党申请一抄了之、思想汇报敷衍了事、培养考察流于形式、入党宣誓照本念词等问题,将“崩塌”的仪式感挺起来。

(二)过程。深刻把握“从严”的全面性,重点加强组织生活和党性锻炼的仪式感,着力解决“三会一课”形式僵化内容虚化作用弱化、组织生活会回避问题缺少“辣味”、民主评议走过场搞突击等问题,切实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党性锻炼的“炉火”烧旺,着力解决喘口气、歇歇脚甚至停滞等问题,让党性灵魂跟上脚步。

(三)出口。重点增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大会、优秀毕业生党员报告会、重温入党誓词、支部党日活动、致毕业生党员的一封信等活动的仪式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党员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牢记党员身份,帮助毕业生党员认清自身责任,在带头就业创业、安全文明离校等工作中站好最后一班岗,激励他们铭记组织培养、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进作用,投身科学发展、服务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建设。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仪式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仪式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形式上的标志性,内容上的思想性都需要科学的创意和把握。学生党员仪式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场域,帮助学生党员尽快融入此情此景,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氛围育人的目的。[3]

(一)仪式教育前——注重仪式目标规划

在仪式教育开始前,首先应该明确本次仪式教育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和达到的效果。在规划仪式目标时,应该以那些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抓住思想政治建设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等关键核心,体现仪式与内容的内在统一,不拘一格,不唯形式,崇尚简约。

(二)仪式教育中——把握仪式情境设计

在整个仪式教育过程中,把握情境设计的一些关键要素如象征、符号、声音、色彩等,创设有效的仪式情境,增强仪式的主体性、体验性、开放性和参与性,便于参与者与设定的情景形成一个特定的共同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比赛的规则和形式构成了特定的仪式。

(三)仪式教育后——强调仪式效果评价

通过实证研究,对单个仪式的效果进行评价机制研究,对是否产生认同感、敬畏感、震撼感、神圣感以及大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从而形成闭环控制系统,有利改进仪式教育方式方法,推动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仪式感党性学生党员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