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区菜市场改造为例浅析行动研究方法论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的应用

2020-12-08邢雨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邢雨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水平及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里新建的商业圈与现代化社区快速增加,而老旧的社区逐渐失去活力。本文研究的案例项目由F 美术馆发起,他们致力于通过公共艺术项目服务社区,并最终提升整个社区的发展水平。本文研究的这个案例叫作社区中的农贸市场改造项目。一开始的设立目的是探究在一个公共艺术氛围浓厚的社区里,菜市场摊贩这一群体从不与其他社区居民一起参与社区公共艺术活动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并帮助摊贩们与整个社区建立一个沟通的纽带。

研究小组最终选择了行动研究法作为本项目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常常被使用在教育领域或特殊人群领域的研究。由于在本案例中需要被改变的不是一个空间,而是农贸市场摊贩这一弱势群体,行动研究法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论可以使研究团队与被研究群体以一种合作的关系完成项目,将对被研究群体可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项目开展的初期,研究小组与摊贩们共同生活工作了两个多月。摊贩虽然同意了配合研究,却并没有从心里接受他们。在摊贩眼里,项目组是在利用他们完成一个与他们完全无关的研究项目而已。从这一点也可以发现行动研究法这一方法论能否顺利的应用于研究项目是有条件性的。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群体建立合作关系,是否能获得被研究群体的信任并融入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最终,本案例中的研究小组最终用尊重和真诚获得了摊贩们的信任,研究项目正式展开。

他们首先采用了叙事性访谈这一方法对每个摊贩都进行了深度调研,研究他们的个人经历,感兴趣的点以及真实的个人感受。叙事性访谈是定性研究中常常用来配合行动研究法的一种方法,它关注被研究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对于进行深入调查很有帮助。在整理完访问记录并拍摄照片之后,研究组举办了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展,项目在这时出现了令人惊喜的转折,摊贩们因为感受到了自己与这个项目产生了联系,来到了这个他们十一年都不愿踏入的美术馆。

展览结束的时候转机再次出现,摊贩们主动拿回了自己参与项目的成果照片并自发地在农贸市场进行布展。他们将这张照片放在了自己的营业执照旁边。研究组发现,摊贩们之所以将照片放在这里,是因为他们将这张照片看作了一个具像化的自我身份认同的标志。一开始他们从不踏入美术馆,除了没有时间没有兴趣以外,是因为他们总觉得相比其他社区居民自己是低人一等的,所以不愿意出现在画廊。在这个项目中,研究团队与他们共同行动,一起去挖掘他们最真实的经历与感受,为他们举办展览。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和社区其他居民一样,值得被人关注。能带给被研究群体一种平等和被人尊重的感受也是行动研究法的特性之一。在整个研究项目结束几个月后,农贸市场摊贩终于开始自发地走进了这个画廊。与其他居民一起参加艺术活动对他们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件令他们感到愉悦的事情了,他们终于开始与这个社区与艺术建立了联系。

至此,在整个项目进程中,出现了多次令人惊喜的意外转折。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特别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方法论,如果运用得当,它能为整个项目研究带来一种持续的活力,也可以激发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新的疑问与兴趣点,为整个研究带来更丰富的收获,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今,我国的公共艺术项目已不再局限于公共雕塑、公共装置等一些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公共艺术开始越来越多的以参与式艺术项目或社区艺术项目的方式深入公众生活。与传统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参与式公共艺术一般都是以解决特定公众需求的目的发起的。规模较小、针对性较强的特点使这些项目往往省去了许多复杂冗长的申请步骤,效率较高且通常具备很强的公共性。在参与这样的项目时,艺术家也更愿意减少自身的审美输出,尽可能地从满足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创作。成功地参与式公共项目近年来案例很多,及时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对我国公共艺术的全面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针对这些参与式公共艺术项目,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行动研究法较为适合作为一个指导性方法论进行应用。相比于其他方法论,行动研究法对被研究群体的影响更小一些,更多的时候,它都是在以一种渗透的方式推进整个研究,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而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更容易帮助研究者接近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内容。回顾本文探讨的项目案例,研究团队通过行动研究方法论以一种渗透式的轻微的介入方式在完成研究计划的同时,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重新构建了生而为人的尊严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