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城的诗歌探究

2020-12-07王乾朗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顾城特点诗歌

王乾朗

【摘要】“童话诗人”之称的顾城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派杰出代表诗人之一,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顾城的诗想象丰富,联想巧妙,写法也较为独特新颖,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从顾城诗歌的内容创作中的“我”四大阶段、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有助于现代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顾城; 诗歌;特点

顾城终身坚持朦胧诗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创作思想、内容、题材和手法的开拓;把朦胧诗的美与生活美统一起来,整个朦胧诗歌创作充满幻想,诗歌语言自然天成,内容纯白如雪,情感动认心弦就像他自己构筑的一个童话王国,但换一个角度看,他的诗充满无奈、悲哀的幻想,是对生活无助的表达,从而营造出纯净美、忧郁美、生命之等特点,分析总结他的创作经验,对促进当今朦胧诗发展意义重大。

要想深度读懂顾城的诗歌作品,就先需要了解顾城的创作背景,知道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作者遭遇、思想主张和艺术表达风格等内容方面。顾城的诗歌体裁较为多样化,大概可分为“自然的我”、“文化的我”、“反文化的我”和无我四个阶段。

(一)“自然之我”

顾城,1956年出生在北京,十岁时那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停学,然后举家到山东省偏僻小农村参加劳动,他每天拾柴放猪,享受每一个黄昏日落,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喜欢采集昆虫,观察花草树木,当时其父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在父亲影响下,顾城在那个时候便真正开始了诗歌创作。孩童时期顾城,沉浸在五彩斑斓的昆虫世界,奇异莫测的大自然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素材,他少年时期创作的作品,内容较浅显,语言平易,意象包括天地、生命、风、雪、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在内,他仿佛能随时随地发挥想象与神秘色彩的大自然對话合为一体。

顾城少年时期的诗歌作品语言自然天成,内容简洁干净,情感动人,没有卖弄技巧,甚至无需精心构思,创作时只是把自己心中所想,巧妙展开与大自然的对话,便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的唯美感,让人读起来觉得清新脱俗,足以让人产生联想、暗示、象征、获得无限丰富的灵动内涵,这一时期开始顾城是真正的唯美诗人。

“自然之我”这个时期中的“我”创作诗歌的中心思想是顺着安徒生童话去追寻,孩子的天性寻找美、发现美、幻想美、展现美,歌颂美。他的诗歌作品不像其它朦胧诗人那样,夹带理性的情感来维护独立于污浊环境的精神家园,而是凭着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童真,抓住抒情点,善于在生活中敏锐的洞察,发现事物的真善美,这种唯美境界在顾城的诗里,呈现出儿童天真的感受,突出纯净的自然景观,正是顾城以孩童的视角看社会和自然,构筑自己的童话世界,获得“童话诗人”的盛誉,为“唯美浪漫主义诗人奠定基础”。

(二)“文化的我”

1977年后,顾城在北京专注诗歌创作,随着改革,现代诗迎来了鼎盛时期,是那年代无数中国人精神食粮,而顾城成为了最年轻的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逐渐成为享誉中外的朦胧诗人。此时“文化的我”。这个“我”更多是精神创作上相通,主要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营养,根据他的生活阅历、感受,自己心中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形式,使诗歌呈现出朦胧意境。

“意犹统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与乌合”。这个时期顾城诗歌创作开始追求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对诗歌的主旨、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每创作一首诗都会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从思想到艺术,进行缜密的思考过程。顾城很多较为经典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诗歌立意高远,境界非凡,在平常的生活中捕捉到灵感,选取一新的角度,写出新意。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代表,此时的顾城好像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理想世界,这个阶段的诗,最广为人知,也跟朦胧诗的整体氛围和风格最相似。用暗示、隐喻、穿插、象征批判现实和反思历史。

(三)反文化中的“我”

顾城从一个为了维持生计,他先后做过油漆工、搬运工、锯木工,见证了人生百态,积累了丰富阅历,激发了写作欲望,逐渐成为享誉中外的朦胧诗人,当拥有一切外界荣誉时,他开始感觉“盛名”像是一种负担,把他压的喘不过气,这个时候顾城的人生态度就像他的诗歌一样极具特征,极端事务共生矛盾体,有时候天真的像个天真的孩子,时而又像叛逆期的青年,这时期有一种破坏心里,反文化的我”。这个“我”以《布林》为代表用反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统治,所表达出来的反文化的我是复杂的、含糊的、没有中心的、飘忽的、游离,诗观开始产生变化。

(四)无目的的“自我”

1987年远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后,顾城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在束缚中创作,对文化和反文化失去了兴趣,创作诗歌不再是追寻名利,不再是为讨好读者获得别人认可,放弃对我的寻找,心态开始进入无我状态,开始做一种自然的诗歌,以《颂歌世界》和《水银》为代表。不再使用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随性创作。表达出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他对于中国哲学的气论、天人合一,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思索,以一种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目光来注视社会,此时创作写诗,怎么开心,怎么来。

结语

顾城是诗歌上的巨人,是生活中巨婴。因为很小就开始痴情投入于诗歌创作,他诗歌里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童话王国,他对爱情的偏执,可是忧伤似乎一直伴随着这个“童话诗人”追求不到梦中完美的爱情,很容易走上极端,后来的悲剧证实了这一点。顾城的诗歌创作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我是多愁善变、矛盾纠结、幻想、固执,创作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时好时坏,因此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展现出浓厚色彩美、节奏美、线条美,但这些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只是形式的,而是完全柔和在字里行间的,从而又融和成了纯净美、忧郁美、生命之美。

参考文献:

[1]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2]滕永文.解读顾城其人其诗[J].文学研究

[3]杨雪娇.“童话诗人”顾城[J].神州,2011年18期

猜你喜欢

顾城特点诗歌
诗歌不除外
远和近
雨后
远和近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诗歌岛·八面来风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