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学点”在夹缝中生存问题

2020-12-07王继琼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学点农村

王继琼

【关键词】农村;农村教育;教学点

农村小学按照人数多少区分可分为中心校、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有些地方中心校下面还有片区中心校,片区中心校下辖几个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教学点又叫不完全小学,一般都只办到三年级,在生源不好的情况下还会隔年招生。因此,教学点的学生人数一般都只有几十个,甚至是几个。而老师也少得可怜,一般也只有三、四个。当然,现在的教育点在以前也可能是完全小学,甚至可能是片区中心校,由于各种历史因素才演变成了教学点。未来如果实行集中办学,教学点很有可能会退出慢慢历史舞台。

教学点,在南方一般服务于一个村,在北方服务一个屯子。它所承载的学生人数得看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果某教学点由片区中心校没落而来,它各方面的设施一般会较好,能容纳的学生数堪比现在的中心校不相上下。当地人最喜欢把这样的学校和它辉煌的历史相比,就以笔者所在的教学点为例,曾经就是片区中心校,最鼎盛时期还办过中学。村民常说学校的历任校长不努力,才让学校没落成教学点。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大部分人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自己努力致富带着子女进城了。另外一批人通过“异地搬迁”也进了城了。留下来的基本是留守儿童,或是不愿意离开的老人们,这是大势所趋,并非是校长不作为导致如今的局面。其实,农村学校的学生近年来骤减,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农村人富起来的象征。

教学点一般都有附属山村幼儿园。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都会把未上小学的孩子放在农村,他们坚信把小孩子放在农村成长,孩子的身体会更加健康,意志力更加坚强。这就让山村幼儿园有了存在的意义——让留在农村的学前适龄儿童有学可上。同时,教学点也能通过自己的幼儿园大概知道下一学年是否需要招生,是否需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在某些教学点,山村幼儿园的学生往往比小学的学生还要多。在业内也有一种说法——没有山村幼儿园儿的支撑,很多教学点已死了很多年。

一间教室坐几个年级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老师交换着给几个年级上课的岁月也已一去不复返。尽管教学点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还是留不住优秀的老师。年轻教师把教学点当做跳板,招聘时要求的服务期限满,就会挤破头的进城。要想留住优秀的老师,只有在待遇上让教学点的老师有优越感,在生活上有幸福感,在评定职称上有照顾,他们才会安心待在最偏远的地方,才能守得住那份艰苦。才能给予偏远农村孩子实现梦想的希望,提升孩子走出农村的勇气。农村优秀教师的存在,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熟悉农村现实情况的优秀教师。那些所谓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交流的法子,城市的优秀教师到了农村难免会水土不服,他们传授的经验基本用不上。

肯定很多人会问,国家为什么不出钱招聘更多的专业老师。反过来想真让五个老师围绕着一个学生转,算不算是资源浪费呢?很多地方为解决这个矛盾,实行了片区或是乡镇中心校集中办学。如此就可把教学点的教师集中起来,根据教师的专业进行课程安排。但也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解决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如何解决山村幼儿园学生的流向?如何做好家长的沟通等等。办法一可以让家长去乡镇陪读,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支撑这笔费用。就算费用能负担得起,又是不是所有家长都身体健康?如果不让家长陪读,学校就只能招聘生活老师,是不是又会增加办学压力?就算配备了生活老师,一旦小孩夜晚突发疾病没有发觉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办法二是派校车每天早上到村里接学生,但在云贵川,山高坡陡遇到下雨下雪又怎么办呢?路途上的危险系数那么高,是否值得让学生每天冒险上学?综合考虑下来,很多地方只能继续保留教学点。尽管教学点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短板,却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剥夺。

在未来,教学点是不是一定会消失呢?目前,国家已经提出了乡村振兴,所谓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和教育不能遗漏一个学生的控辍保学的整体要求。大胆猜测,未来的教学点肯定会被撤掉一部分,合并一部分,发展一部分。

首先,对于地理环境差、教学质量差,或是生源稀少的教学点会被撤掉。这类学校往往是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就目前的情况又不得不存在。国家的普惠性教育方针是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学校和老师,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决不能让他辍学。不辍学并不是说要让学生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对于教学点学生而言,能摸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可能并不是在城里,而是在离她们相对较近的中心校。撤掉了这类学校,把学生送到相对较近的学校让他享受较公平的教学资源也势在必行,如此他才有走出去的野心。有同学的陪伴他才能身心健康,才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其次,對于两所学校较近,学生可以走动的学校应该合并。有的地方合并可能会受到行政管理的限制,比如两个乡镇的学校合并,两个区县的学校合并等。这可能需要更上一级的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而且就目前在全国教师较紧缺的情况下,合校能不能连老师一起合拢,恐怕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要涉及到行政部门的意见,教师自己的意愿。尽管困难重重,但这类学校的合并绝对是一件好事,是让学生享受更优质教学资源可行办法。

对于那些地理环境较好,靠近城市,或是处于有经济挖掘潜力地方的教学点应该会被支持发展。乡村不会消失,只会振兴和发展,这已是不变的事实。只要农村还存在,农村的学校就一定还会存在。发展一批有潜力的学校便是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而且这类学校还能分担城市学校的学位压力。让那些想要回农村生活的人回得去,城镇化绝不是单向行驶的汽车,随时都有可能掉头。

在往后的历史潮流中,无论教学点是否消失。但它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一定是英雄般的存在,它永远是中国教育的最边缘。在艰苦的年代,它存在于悬崖峭壁,沙漠戈壁。在新中国,他让中国教育播撒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知识的力量覆盖到每一个充满梦想的孩子。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教学点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