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思考

2020-12-07杨飞

兰台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驱动力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 当前“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面临着档案资源体系配置“供”“求”矛盾和“互联网+”带来挑战两方面的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趋势和驱动力,提出推进“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资源服务 驱动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3-15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科研项目“‘互联网+高校档案资源的服务模式及路径研究”(5);广东省档案局科研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智慧档案馆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DK-191-2018)。

★作者简介:杨飞,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高校档案管理。

Abstract The current "Internet +" archival resources service is facing two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Internet +". The opportunities, trend and driving forces brought by "Internet +" are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Internet +" archival resources service are proposed.

Keyword "Internet +"; archival resources service; driving force; strategy

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9.6%[1]2-4。档案为在线政务服务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信息,推进“互联网+”与档案资源服务,以移动化、智能化、服务化为原则,以新技术为手段,以数据开放为支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一、“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现实问题

“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现实问题来自资源体系配置“供”“求”矛盾和“互联网+”带来挑战两方面。

1.档案资源体系配置“供”“求”矛盾。档案资源体系配置不平衡,先天不足;分类体系缺乏用户心理认同,服务手段缺乏、不适应用户需求的“供”和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求”的矛盾。

(1)资源配置不平衡,先天不足。馆藏资源与结构、信息化技术、工作体制机制和专业人才构成了档案资源配置。其中馆藏资源与结构是基础,信息化技术是条件,工作体制机制是保障,人才是关键。①馆藏资源与结构。“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是以数据信息开放做支撑的,而门类不齐全、数量不丰富、结构不合理,信息陈旧,与用户息息相关、利用率高的资源少,以纸质档案为主,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极少依然是制约馆藏资源与结构的主要问题。②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基础落后,档案信息系统使用面窄,可扩展性小,资源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信息难共享,档案资源无法发挥作用;信息化一方面为档案资源服务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加大了档案信息泄密的风险。③工作体制机制。打破原有的封闭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观念,拓展服务方向,发挥档案资源在知识信息、学术、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以用户为中心,整合和共享档案资源,提升档案资源在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④专业人才。“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特别是需要既懂信息化技術又熟悉档案工作的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专业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而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等认识和档案工作大多是幕后工作,长期以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参加工作就在档案馆局一直干到退休,有的甚至工作岗位都没有变过的现实导致专业人才缺乏。

(2)分类体系缺乏用户心理认同。学历水平、工作内容、兴趣爱好、现实和潜在需求等因素影响着用户的需求和利用习惯,不同用户其需求和习惯差异性大。现行的档案资源分类体系出发点是集中统一管理,便于保管,缺乏对用户需求和利用习惯的分析。分类体系过于强调专业,服务内容有限,用户无法找到目标资源,缺乏心理认同。

(3)服务手段缺乏,不适应用户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档案信息化服务手段难以有效完成用户需要达成的目标。如档案网站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是起到单向传递信息、提供办事流程等作用,难以实现网上查档,互动性不强;网上提供的信息与服务项目少,难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有效信息和服务;通过关键词、专业著录词或多项词组合等检索利用要求用户必须熟悉档案专业数据的组织架构;海量档案资源无法整合和共享形成数字孤岛、信息孤岛。

2.“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互联网+”带给传统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挑战集中表现为:一是管理水平、机房建设、网络建设、资源存储等方面的差异大,无法建设规划统一的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二是技术标准、规范不一致,导致馆际档案信息应用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信息不能共享,形成技术孤岛和数据壁垒,难以满足用户利用需求;三是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保障落实难、职责分工不明确等导致服务难以实现统一运用、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四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营维护采用服务外包,由于部分外包服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运营维护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五是档案馆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在安全技术、人员保障和安全管理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数据信息安全隐患大导致档案资源难以有效提供利用。

二、“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机遇

“互联网+”带给档案资源服务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互联网+”思维将重新定位档案资源服务。“利他主义是互联网的核心”,即通过服务好别人的根本需求实现自身价值与多方共赢[2]253。互联网的核心与档案资源服务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通过互联网平台、用互联网思维变革档案资源服务的思维和服务模式。一方面从互联网的角度,传统服务方式(如现场查档、复制、开具证明等)和基于单纯线上的服务方式(如档案网站、e-mail等)已经接近发展瓶颈,“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发展趋势必然是O2O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档案资源服务自我革新的意愿比较强烈,正在拥抱“互联网+”。

2.“互联网+”技术将构建档案资源服务新生态。传统档案信息化系统是以稳定的应用功能为标准,以流程职能为范围,以系统为边界,以强大的单点配置为升级方式,而“互联网+”档案资源是以大规模弹性计算资源的云平台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发现用户需求,通过大数据手段挖掘创新资源,不断汇聚档案、信息、知识、情报等各种海量数据,形成不断演进的服务应用、创新应用,把数据分级、分类安全地开放给用户。其优势在于打破服务壁垒,发现用户诉求,评估服务效果,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促进档案资源横向流动,实现档案资源与用户共享互利的生态平台。

3.“互联网+”人才团队是档案资源服务的关键。“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人才团队是关键。“互联网+”人才团队不仅需要互联网技术专家和工程师,更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互联网+”人才团队应该具备优秀的组织领导力、共同的事业愿景、清晰的目标、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互补的成员类型、合理的考核机制、系统的学习提升和独特的文化等特点。

三、“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趋势

从傳统档案资源信息化服务到“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转型升级,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1.从单一注重信息化技术发展为“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变革。纸质服务转变为传统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档案信息化被看成纯粹的技术问题,完全是一种外延式的技术应用,原有的业务流程、服务方式等都原封不动,使新技术去适应旧的体制,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当然不可能有效发挥作用。

由传统信息化服务转型为“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不仅再造档案资源服务的模式、流程,而且“互联网+”降低了档案资源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档案资源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与服务能力,重构档案资源服务平台,用“数据资源”驱动服务创新,打造资源服务超市,提供便民服务。

2.强调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为“互联网+”系统的整合和共享。从强调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为注重系统的整合和共享,推进“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统一技术和档案资源建设的规范标准,进行档案资源服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统一技术标准应涵盖应用需求和信息安全需求,统一技术的规范和标准是“互联网+”条件下资源共享的保证。服务业务流程整合和优化,一是资源整合使之不重复也不割裂;二是将各类档案资源整合到“互联网+”档案资源平台,打破部门界限和部门鸿沟,形成档案资源服务统一配置;三是“一站式”服务,解决窗口(前台)受理和后台处理关系,实现用户利用的无缝链接。

3.由片面追求档案信息化效率转变为注重社会服务。由纸质档案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的转变中,互联网降低了服务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片面追求提升信息化水平、效率成为传统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主流,将为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效率而降低的服务成本“转嫁”给用户,导致用户无法方便、快捷地获取档案资源服务。

“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拓展了服务的结构、空间与形态,随着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的多元化、移动化、扁平化、敏捷化和亲萌化,使得档案资源服务不得不全面掌握“互联网+”带来的新思维、新模式、新特征,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手段,促进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4.由档案信息化的简单运用转变为“互联网+”高层次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档案资源服务中的应用经历了档案数据信息库到档案网站再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初步建成以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为平台,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档案利用平台、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体系[3],但是仍未能有效解决以单项信息传递为主,互动性差,共享程度低,无法为用户提供无缝式、一体化的资源服务的问题。

实现“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高层次运用,一是坚持档案资源的开放共享,优化配置,释放档案资源的潜力和活力;二是尊重档案资源价值,加强资源提供者与用户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探索资源与用户之间更为有效的交互途径;三是通过“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拓宽服务范围;四是进一步夯实档案信息化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机会。

四、“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驱动力

“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驱动力是政策制度、技术手段、知识服务和公众需求。

1.政策制度。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互联网+”理念,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深刻影响档案工作的理念、技术、方法及模式;档案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需求更加多样,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4]。《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档案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规范》等文件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DA/T85-2019)、《基于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档案数据存储规范》(DA/T82-2019)、《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规范》(DA/T77-2019)等标准都为推动“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提供政策制度驱动。

2.技术手段。“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必须顺应信息与网络技术、社会再结构化、范式转移、智能化、智慧化等趋势,利用好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小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万联网等信息与网络技术手段,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提高档案资源信息化和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服务水平。

3.知识服务。“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知识转化为资本,当今“知识资产”最著名的研究者、西班牙ESADE商学院马克斯·博伊索特将知识资产分为数据、信息、知识三个层面[5]。数据是形成信息和知识的基础和源泉,知识比信息更智能,信息比数据更智能。面对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源,数据呈现海量和爆炸态势,用户获得有效的信息其实就是知识。“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就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信息,利用数据挖掘得出知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

4.公众需求驱动。“互联网+”时代特征之一就是尊重人性,以人为本。公众需求驱动下,“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思维为核心,从资源建设、利用服务和安全保障重构档案发展战略,把档案资源、服务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过用户预期。

五、“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策略

推进“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构建“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聯网+数据+智慧服务”创新模式。

1.制定“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战略。与传统档案信息化重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轻应用开发,对服务的便捷、深度、人性化缺乏考虑,缺乏统一系统部署,迁移标准的粗放型分散建设模式等相比,“云平台+大数据”是基于通用型基础资源(硬件、OS、软件),构建统一的高校档案资源平台,供各类用户随需使用。其优势在于集约型的后台共用资源,平台层(互联网)、数据层(数据)分层而治,前台服务层(智慧服务)应用百花齐放。在云平台上开放档案数据,实现“互联网+数据+智慧服务”。

2.落实“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组织。“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是创新型的平台模式,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网络、数据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实现档案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打造用户爱用、真实可信、服务创新、安全可靠的档案资源数据池。作为创新型模式,就需要创新型的组织规划实施,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合并传统政府数据中心的资源和人力,集中力量做好“互联网+”战略的落实。

3.构建“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的基础设施。构建“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首先,要加大档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保证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终端及辅助设备等;其次,数据开放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是相互连接和数据共通的重要渠道,需要构建和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规范标准,包括总体标准、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避免因接口不统一导致重复开发和服务效率低下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孤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可靠。

4.运营“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创新应用网络。“互联网+”档案资源服务就是通过运营数据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打造服务超市,如浙江档案服务网集中馆藏介绍、数字档案、图书期刊、历史图库、声像档案、特色专题六大类档案资料,查档服务前台以最优化的服务为目标,以服务满意度为标准,采用互联网入口打造服务超市(亲民的利用环境)、服务口碑(评价实时反馈机制)、服务小二(服务大众意识)、服务快递(便利于民),使用户像逛超市一样逛档案馆[6]39;中台则将档案信息开放平台与便捷的互联网手段相结合,汇聚用户大数据,在线认证用户的真实身份,实现全维度数据服务;后台则以一套工作流程、一套业务监督机制、一套岗位职责、一套技术性能指标、一套技术规范、一套安全保障弹性云计算服务的档案资源云数据中心作为支撑,前台、中台、后台相辅相成,打造领先、高效、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告》[M],北京:2019.

[2]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4]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Z],2016-04-01.

[5]张晓峰,杜军.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杨飞.基于“互联网+”档案资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7(3):39.

猜你喜欢

驱动力互联网+互联网
精准扶贫下体育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创新“驱动力”助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进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