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梦才有远方

2020-12-07何计凤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摘要:对于一位乡村中学教师来说,“星火团队”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精神的引领,体验到专业成长的诸多可能,更从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始向往更美好的远方。同时也认识到,成长不会因为地处偏远而隔离,只有坚持阅读和写作,才能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零碎的、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才能不断盘点自身的成长,让生命体验更加丰盈。

关键词:星火教师 专业发展 成长叙事

加入“星火团队”两年零七个月了。每次回想自己和“星火团队”的故事,我都会想到这样一句歌词:“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星火团队”让我懂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让我更加坚信,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有梦才有远方。

一、 遇见,向往更美好的远方

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的起步比较晚。

2015年以前,我不知道什么叫教师专业发展,更不知道新教育实验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我和我们那儿很多教师一样,为了评职称才开始琢磨写点东西。大家都觉得,“中学高级”已经是农村中学教师能抵达的发展高峰了。

我倒不这样想。当周围很多人在喝茶聊天的时候,我开始在网络上阅读名师的文章;当身边很多同事放弃“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在思考如何精准“一对一”帮扶;当很多人为了评优、评先争得面红耳赤,我开始着手学做科研课题;当很多人有了职业倦怠感的时候,我和市区几位优秀教师自发组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后来命名为“钟吾语文工作坊”。就这样,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一个人在努力成长的路上“死磕”。究竟该往哪里走?我十分彷徨。

这一切,在2017年的年末,有了根本的改变。2017年12月27日,我成为一名“星火教师”。加入“星火团队”的第三天,我就赶上了年末网络总结大会。刘恩樵老师在群里发布了通知,并要求“星火教师”梳理2017年专业发展十件大事和2018年专业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入群才三天的“星火”,我忐忑不安地给刘老师发了一个信息,最后得到的回复是“必须参加活动,愿景可以有”。

那一刻,沉睡在我内心的专业发展的种子被激活了。起步晚,但我还是努力整理出2017年的十件大事和2018年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最后一条就是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7月,我最期待的省级规划课题立项了!这在我们新沂初中学校,为数不多。所以,梦想是一定要有的。

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上活动,我惶恐地躲在屏幕前,不敢发言。看着“星火”们条目式的年度总结和专业规划,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位“星火教师”都稇载而归,从课堂教学到论文发表,从个人阅读到带领学生共读共写,从开设示范课到微信公众号维护,从参加培训到成为区域教学“领头人”。我的斗志瞬间被激发。他们那么优秀,依然在追逐梦想,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此时,我才知道,优秀有更高的层次。我要向他们看齐,从优秀走向卓越!此后,我把更多的空余时间用在那些于专业发展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我和好友逛街、聚会的时间明显少了很多。

我怀着认真、虔诚的态度撰写作业,每一周作业都要有新思考,即使是生活随笔,我也用心去构思。这些稚嫩的文字,虽然距离发表还差得很远,虽然别人会觉得没有多大意义,于我而言却是珍贵的财富。这是自我成长的觉醒,也是那些迷茫岁月里一次次精神的自我丰盈。

最难忘的是每月月报。每个月末,我都会看到“星火们”的成长和收获。他们读了哪些书,写了哪些文章,到哪里去培训、开讲座,怎样带着学生一起读写……每个人、每一天都忙碌充实。没有比这些更鼓舞人心了。我是星火,我有梦想。有梦,就有远方。

我特别喜欢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当悬崖上的杂草都在嘲笑百合要做花的梦想时,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知道自己是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花所拥有的庄严的使命;我要开花,是因为要用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不都有一株百合花吗?我起步比较晚,但是我可以更努力、更勤奋。

在年终总结大会上,丁卫军老师告诫我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大与小:要有大目标,做好日常小事;要把握语文教育改革大趋向,要让课堂教学有小变化。

二是实与活:手头要实,心头要活;走实每一步,写活每一文。

三是多与少:书多读一些,文多写一些;少想浮名,少思功利。

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我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把工作的重心聚焦在课堂,努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时刻平衡好“大与小”“实与活”“多与少”这三个关系,用坚持推动学生读写,用阅读和写作自我救赎。我也想在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路上开出一株属于自己的花。

加入“星火团队”以来,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星火燎原奖”,第一次立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创课奖项,第一次在区域联盟开示范课,第一次走出新沂上“名著导读课”,第一次参与编书工作,第一次所带“通吾班”被评为新沂市首批“十佳完美教室”,第一次作为《家长大讲堂》(因为所带“通吾班”的文化建设有特色)的主讲嘉宾走进了新沂电视台,第一次被评为2018首届“中国好老师”,第一次申报“全国新教育完美教室”,第一次在教师節表彰暨教育奖励基金颁奖典礼上做“通吾班”生命叙事……这些成绩,见证了我的每一步努力,也给予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有幸遇见“星火团队”,我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始向往更美好的远方。

二、 读写,成就最踏实的成长

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我购买了很多名家书籍,反复啃读,阅读摘抄。这些书导航了我的阅读方向,丰富了我的教育视野,催生了我的教育智慧。一边是繁忙的教学任务,一边是自觉的读写活动,有时候,也会为了一本“烧脑子”的书读读停停。

幸运的是,在读写的路上,我遇到了那么多的引路人。他们总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巨大的帮助。郎溪研习返回的汽车上,刘祥老师跟我说:“有些名师的课不用学,学也学不来。跟着师父学到七成,做好自己就行。”那一刻,我知道了,名师的课学不来,关键要做好自己。

我撰写了丁卫军老师的课评,丁老师读过之后,給我发来两条建议:“第一,要从学理上去分析,回答为什么,不要总是说怎么样;第二,要讲清上了什么、怎么上、为什么这样上。”一语惊醒梦中人。理论缺乏一直是我的短板,每次写作总是在表面游离,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我静下心来,重新打磨修改。这两句话一直警醒着我的写作。每次动笔前,我都要问问自己:我要写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写,我的学理支撑是什么。

2018年11月,江苏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举行。我在现场聆听了徐飞老师的《朝花夕拾》一课。回来后,我根据录音整理了课堂实录,并写了课评,请丁卫军老师提意见。徐老师知道了,第一时间联系了我,还细心地帮我修改稿件,从标点符号到内容引用,从语言表达到要点提炼。

可以说,是“星火团队”打通了我专业发展的“任督二脉”,也唯有不断地努力,迅速地成长起来,才是对导师们最好的回报。

我还要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所在的中学,隶属于新沂市一个偏远的乡镇,很多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让人忧心。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想提升语文课堂的深度和高度,的确让人伤透脑筋。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但带着镣铐,也可以舞蹈。

无论在哪里,不管多忙碌,我和学生都把读书当习惯,视写作如生活:拓展阅读写随笔,观看电影写影评;小小手抄报办起来;课前三分钟演讲,交流分享练口才;去敬老院、王通吾纪念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的精神成长一直在路上:在校园里听雨赏雪,看梅品兰;闲暇时,跟着纪录片去天南海北游览;听一场《奇葩说》,看高手过招……

2019年,两本学生文集《走过初一》《遇见更好的自己》问世了!大家无法想象,这在乡村学校有多艰难。可我始终相信,“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就是我最大的精神动力。

王蒙说,人生总要有所珍视和眷恋。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人生价值了。

在乡村中学摸爬滚打了23年,我更加坚信,只有坚持阅读和写作,才能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零碎的、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才能不断盘点自身的成长,不断朝向新的远方。

三、 行走,朝向更丰盈的生命

“星火团队”于我而言,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精神的引领,它更让我体验到一个普通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诸多可能。

2019年12月,工作室安排我执教《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课”,这是八年级上册自主推荐篇目。在我们学校,这些自读书目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连书都没有。我和身边的教师也都没有读过。我联系市区中学的几位教师,他们也没有读过。网上也没有找到可以参考的资料。

我第一时间到书店买了一本,读了两遍之后,没有一点思路。那几天,我寝食难安。脑子里除了火箭,就是卫星。

后来,我要求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买书,读书。第一次上名著导读,还要到盐城借班上课,我觉得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压力特别大。为了找到突破口,我向南京的“星火伙伴”李猛老师求助,他热情地向我传授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并和我分享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设计;盐城大丰的陈玉剑教授,通过微信和我多次沟通,指导方法,鼓励我大胆尝试;还有张丽老师,不仅发来了自己《朝花夕拾》的教学设计,还一再鼓励我,上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参考几位“星火”的建议,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篇小说,在网络上搜集作者李鸣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候的发言稿,了解他经历过怎样的一段生活,努力去洞察他的航天情怀,体味小说中传达的情感。我一遍又一遍地录课,反复听、反复磨,一次次地推翻重来,一次次地跟自己较劲,直到自己说服自己。

上课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课型杂糅,比如教学内容设计重复,比如结论先行。不过,正是这样一次经历,锻炼了我的胆量,更时刻提醒我要以“阅读关怀”的理念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阅读关心,给予他们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并思考阅读评价方法。于漪老师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一年研修,一步步踏实行走,一次次思想锤炼,一回回顿悟的惊喜;有时候会被突如其来的任务打倒,有时候会在思维的碰撞中欢呼。化茧成蝶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破茧而出的那一刻是美丽的。和优秀的教师们相比,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我相信,成长不会因为地处偏远而隔离;我相信,成长的历练,会让我的生命体验更加丰盈。

读到周国平先生的一段文字,印象很深刻。他说:“为了抵御世间的诱惑,积极的办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我所说的高级欲望指人的精神需要,它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人一旦品尝到和陶醉于更高的快乐,面对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就自然有了定力。”我想,这也许就是“星火团队”的集体信仰。

改变自我,磨砺自我,才会遇见更好的自我。很庆幸,生命中的这一段岁月能够和“星火团队”紧紧相连。行走在追梦的路上,我也享受着它带给我这个普通乡村教师的幸福和温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和执着。

(何计凤,江苏省新沂市黑埠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