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20-12-07丁为民
丁为民
【摘要】目的 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60名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1
腰间椎盘突出主要的表现症状为腰痛,马尾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等[1]。患者往往不能够正常的活动,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导致瘫痪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治疗腰间椎盘突出的主要手段为非手术治疗,严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如今西医作为主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段,但是西医治疗的复发率比较高[3],因此,本文研究了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86例进行研究。经过诊断分析,可以确定这些患者均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将86名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3名,并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2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患者每日进行一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医生对患者的脊椎按摩复位,沿着患者的脊柱棘突用大拇指帮助复位,腰间关节的活动通过直腿抬高与牵引的手段进行。对患者背、腰、手、部的承扶穴、肾俞穴、阿是穴进行按压治疗。
1.2.1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同时,服用独活寄生汤,药方为:独活20 g、防风8 g、川芎15 g、当归8 g、桑寄生8 g、细辛8 g、茯苓8 g、人参15 g、地龙8 g、甘草8 g、秦艽8 g、牛膝8 g、杜仲8 g、肉桂8 g、赤芍8 g。[4]用水煎服,一日服用2次,早晚各用一次。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3个等级,为:康复、有效、不合格。患者可以进行正常活动,无临床症状评定为康复;患者活动能力得到部分恢复,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评定为有效;患者活动能力完全没有恢复,临床症状仍然存在评定为不合格。治疗有效率为康复与有效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 21.0,将本次试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分别用t检验以及x2检验进行计量数据与百分数据的检验,将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P<0.05。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而引发的[5]。患有腰椎間盘突出的患者行动不便,腰部时常疼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经过统计分析,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亚标.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20,17(02):48-49.
[2] 彭建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3):1883-1884.
[3] 苏 农.中药汤剂和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和疼痛评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52-1253.
[4] 姜兆松,廖广军,袁春荣.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2):1750-1752+1767.
[5] 梁立君.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