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12-07梁燕洪
梁燕洪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形成、发展语文素养。因为它决定了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是否扎实,能否为其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如何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落实,让其成为“源头活水”,阅读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策略
温儒敏指出:“语文素养”呈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其在语文方面体现出的文化知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阅读便是这些的基础,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显得如此重要。除了培养基本的交际能力,还有文化熏陶的作用,更有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人格健全方面的发展。所以,阅读教学是眼睛与文本的邂逅,并能擦出思考的火花。从而能符合课标在“思维开发”“培养审美能力”“文化认同”这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善用教材,用好“源头活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其乐在课堂
叶圣陶说:“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温儒敏也说:“培养阅读兴趣乃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好它,学生既考得好,又能真正提升素养。可谓一箭双雕,”语文教材就是这个“牛鼻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用、活用教材,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堂,爱上阅读,从而让阅读成为他们自发的行为。
1.抓好预习,让学生动起来
按认知规律,人对未知知识充满求知欲。教材编者非常用心,精读课文均有预习任务。或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或提示阅读时需解决的问题;或引导自主拓展学习。布置预习时,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诗文、资料来增加学习内容的兴趣。如,学习散文《春》,笔者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文;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提示学生思考: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最使我感激”。学《邓稼先》时,让学生搜集邓稼先资料,为课文扩容,更全面了解他的功绩和品行。如,教授《说和做》《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前,了解一下闻一多、叶圣陶其人其事。对这些跟学生有时代距离的课文,均可用这种方法。学生通过预習,拉近了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课前动起来,学生有话说,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活跃的课堂学生当然喜欢。
2.把好课堂,让阅读教学“活起来”
在语文阅读中,可用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温故知新,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学《孙权劝学》时,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并有感情地模仿他们的语气语调,另一学生读旁白,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角色朗读进行评价,便可引导出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卖油翁》中可仿康肃和卖油翁的语气朗读;《陈太丘与友期》也可让学生模仿元方和友人对话,人物性格一目了然,印象更加深刻,当堂成诵更容易。此类文言文中有人物对话的文本均可采用此法,学生能更快地成诵。《皇帝的新装》也可用剧本表演,再现文中情境,学生热情高涨,表演声情并茂,不仅能调动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投入度,既让学生在趣味中温习了内容,又培养了其人格修养,提升了审美情趣。
二、科学指导,授之以渔
教学中善于总结学法,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得法、用法,才能更高效完成阅读任务,从而提升能力。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至关重要。如,讲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科学方法,笔者指导学生采用“三步法”阅读,即初读知大意——精读解疑惑——通读究细节。初读时,指导学生找论点,圈划引出论点的关键词,如,“于是有人慨叹……然而……”精读时,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如,理清课文先驳后立的思路;通读时深究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或写法、语言特色等。在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笔者也采用此法指导阅读。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如,作者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在为人宽和律己两方面的哪些事?作者对他评价的句子是?由此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通读环节,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写话”的主张,如,作文语言的通俗、简洁,人物的细节描写、行文的过渡等。这样学一篇,得一法。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心中有“法”,才可用“法”自然。
三、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大“活水量”,拓宽阅读教学内容和范围
核心素养的培养非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蜕变的过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海量的阅读为基础,有了量的累积,疑惑处才会被解答,知识才会融会贯通,对语言的感悟力才会提升,这样,语文核心素养就慢慢地落实了。
1.教师给学生开列书单,增加阅读积累
七年级开始就给学生列出三年的推荐书单,让学生有整体的了解和安排。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细化到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阅读内容及思考问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除了部编版指定的书目外,增加的书单应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种类宜多,面度须广,如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
整本书阅读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展各种专题任务探究。如,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可指导学生从《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童趣篇中整理鲁迅的童年生活;或通过整理鲁迅笔下的某个人物,如,长妈妈、寿镜吾先生、范爱农等,梳理各篇中描述此人物的语言,读懂其性格,学习鲁迅先生描写人物的方法。阅读《骆驼祥子》布置任务:围绕祥子的某个情节(如第一次丢车)写段话,模拟发朋友圈的形式,目的引导学生读进去,锻炼概括事件能力,帮助理解祥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小组合作不苛求高水平,目的在于阅读兴趣的激发。
除了整本书推荐阅读,也可采用“1加X”方法进行群文类读,如学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可推荐读同类散文《好一朵木槿花》《燕园树寻》,深入掌握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法;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后,可推荐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老舍的《大明湖之春》和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等;让学生课堂上交流、诵读,这样不但拓宽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使他们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得到了提升。
2.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词语的准确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我们要让学生阅读后要留下痕迹,须指导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笔者布置学生每天20分钟以上阅读任务,写简单的阅读感受,可摘录好词妙句、精彩片段,侧重记叙的可概括人物事件,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如,阅读《西游记》,可让学生绘制师徒四人取经的路线图;产生共鸣的可写 100 字左右的感悟思考,并于每天课前与大家分享交流。如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的部分,可写写对周恩来的评价。读写是一个整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进深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定大大增加,对语言的感悟力得到提升,知识面更广,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用好教材的例子,精心设计,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整书阅读和群文阅读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兴趣渐浓,自信度愈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那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很好地落实了。
[本文系广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教育类项目“初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团队”(编号:120163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徐静满.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9).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6.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26.
[4]李雪.浅谈初中语文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J].发现(教育版),201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