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模式与思维创新

2020-12-07黄晓溪李东

传媒 2020年20期

黄晓溪 李东

摘要: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既重要又较难创新的一种类型。融媒体环境下,重大主题报道该如何创新是主流媒体始终在探索的课题。文章以人民网“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为例,剖析了人民网在重大主题报道上的融合模式与创新思维。文章认为,全方位精心策划,兼具广度深度的内容;多形态呈现形式,跨平台整合联动;多平台传播矩阵,产品化运营思维是人民网此次报道的重要创新。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 人民网 融合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重点是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报道。由于重大主题报道的往往都是报道之前就已“剧透”,且媒体普遍采用集中式报道,这就导致在创新上较为困难。“澳门回归2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报道正是其中一个典型。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的过程中,各级媒体纷纷推出系列报道,努力实现以创新提高传播效果。其中,人民网推出的“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在方法与思路上都有创新,是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全方位精心策划,内容兼具深度广度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策划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重大主题报道来说,事先策划显得尤为必要。在重大主题背后,新闻报道从哪些角度切入、采访哪些人、如何开展采访等只有事先策划好,才能在后续进程中体现全面系统有深度的报道,进而使得重大主题得以突出,传播效果得以实现。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上,人民网“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显然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1.在栏目设置上,专题报道设计精心,全面到位。“澳门回归20周年”设立了“港澳频道”“滚动播报”“本网专稿”“媒体观察”“庆祝活动”“澳门微视”等栏目。其中,“港澳频道”把视角延伸到香港,能够更好突出澳门回归对“一国两制”的意义,而“澳门微视”又是充分利用了短视频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播澳门成就,其他栏目既有动态呈现,也有专题的突出。

2.在报道角度上,系列报道把握到位,涵盖范围广泛。人民网在“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中,一方面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观看文艺演出、视察澳门政府综合服务中心,会见何厚铧、崔世安、林郑月娥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人士、澳门各界人士和中央政府驻澳相关单位等重要活动事项;另一方面,对20年前回归的一刻、港珠澳大桥通车、澳门迎接回归、澳门美食等进行了回顾和介绍,使人们能够在这些报道中了解过去和当下。

3.在选题角度上,从不同角度着手,深入细化。一是撰写和发表系列专稿、特稿和评论,加深报道的系统性和深度。二是开辟专栏,专门介绍了澳门过去20年的成就,以及系列代表性人物的访谈,用人物故事体现澳门回归的成就,说服力强。

“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系列报道是融媒体报道的典型样式。如果没有精心组织和精细策划,在栏目的开辟、角度的把握、视频的选择等方面可能陷入片面、片段式的报道,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而正是有了这些精心的策划,才使得系列报道有了分量。该系列报道受到了较大关注,体现出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在精准把握人们关注点以及精心策划方面的重要性。

二、多形态呈现内容,全媒体编排设计

融合新闻的基本属性是多媒融合,强调多种媒介元素的聚合表达,因此,基于融合文化和新媒体思维的多媒体叙事成为融合新闻生产的基本叙事语言。其呈现形式超出简单的文字、视频和图文形式,而是综合运用一切可以表达的方式,实现了呈现形态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一个选题确定之后,如何开展采访、如何获得内容资源是考验报道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只是简单地对历史资料“炒冷饭”,就失去了策划的意义。为了确保采访能够扎实推进,真正获得有价值、有吸引力的一手资料,人民网采编团队在传统采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全媒体”要素。

1.在内容呈现上,采用多种形态。人民网不仅有专业化的采访团队,更是适应融媒体时代形势需要,采用多媒体采访形式,并派多路记者前往澳门现场,使得每一篇报道都很扎实、贴地气。一方面,人民网在技术上适应融媒体在线新闻报道的规律,不仅有传统的图文报道内容采写,也有长视频、短视频采访,这些视频采访尤其长视频的制作,如果没有精心策划是不可能完成的。另一方面,在角度和写法上,人民网既有传统的领导人报道模式,也有大篇幅的新模式,在大视角下讲小故事,从小事件中见大背景。例如,人物访谈故事、微视频故事等,可以将澳门回归20年来的人物、故事、场景与理论、观点、数据相结合,深刻解读澳门回归2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体现出“一国两制”的澳门经验。《拳拳赤子心 悠悠爱国情》《澳门是我家,我们都爱她》《迎来更多机遇 踏上更大舞台》等澳门回归20周年特别报道,既有文字也有视频,故事也生动感人。这些专业、扎实、深入的報道受到了网民的欢迎。

2.在专题编辑上,采用差异化编排。专题先用了一定版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活动进行了图文报道予以强调,并配上了人民网系列特稿。其后设计了视频栏目,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经典的长视频,并配有人民网的原创报道和评论。随后又设计了“20年成就”栏目,集中呈现了回归20年来澳门取得的成就。接下来,设计了人物访谈和澳门微视两个栏目,都是直接接触一线人物、事件的报道,使得澳门回归的故事可以更加生动地得以呈现。最后,专题还专门制作了“全媒体报道”和“高清大图”两个栏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页面设计上,为了便于多渠道互动,专题报道在正文右上方还设有分享按钮。用户只要喜欢,可以随时点击按钮,把相关内容分享到微博、朋友圈、头条等平台上去。这种编排也是跨平台联动的一个重要保障,使得各个传播平台之间能够互通。

该系列栏目的精心设计与编排,背后体现的是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尤其是新闻网站的报道,已经逐渐超越了传统新闻网站的报道模式,更多地运用了融媒体思维,无论是栏目设计、内容选择,还是编排方式、表现形式都更加丰富。

三、多平台传播矩阵,产品化运营思维

长期以来,新闻网站的采访报道与传统的纸媒不同,大多以突发事件、即时消息为主,大型、深度的主题性报道并非长项,也并未被网民所认同。但人民网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既有人民日报社及其旗下众多的传统媒体,也有人民网及一大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形态,专题报道的传播渠道显得专业而又系统。这为人民网的融媒体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渠道基础和多平台推发的融合传播优势。

1.在内容传播上,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在融媒体时代,采写编评是新闻生产的一部分,在新闻传播链条中只是一个开始,评价内容效果要看其传播范围与内容达到率。因此,用户最终是否看到相关报道是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用户的覆盖范围,人民网没有停留在网站的刊发环节,而是充分运用了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矩阵的优势,采用全媒体多平台发送。这些内容既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统权威媒体发表,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账号等新兴媒体平台上发表,还有人民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全媒体终端助阵,构成了全媒体传播矩阵。此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例如,“澳门微视”栏目进去后,右上方可以点击分享到Facebook、YouTobe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这种全媒体传播模式,也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一个突出特点。

2.在内容运营上,注入产品化运营思维。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运营思维,每一次重大主题报道都是一次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契机,要把这些重大报道作为实现提升流量、活跃用户的运营目的。而这种运营则需要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运营思维和产品思维,并将其贯穿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链条。在这方面,人民网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例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人民网推出的“70年70问”就是一次产品化运营的成功典型,收获了全国2亿多网民的关注。“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延续了人民网市场化运营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了融媒体时代的特点。篇幅不大的专题报道还采用Vlog这种最新的报道形态,如《Vlog|别贪心!来澳门一定不要吃得太饱哦》,用户可以跟着记者一起体验澳门美食。这是人民网作为有官方背景的新闻网站拉近与用户之间距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仅如此,产品化运营思维更体现在“澳门微视”这一栏目中。在人民网“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中,“澳门微视”虽只是其中一个栏目,但点开视频就会发现,这个栏目本身就是一档相对独立的短视频节目。“澳门微视”由人民网香港公司出品,每期一个主题,这些短视频以有趣生动的视频故事介绍澳门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和城市发展,探寻国际都市澳门的“另一面”。目前,“澳门微视”已经推出《风物》《味道》《手信·匠心》《食粹·交融》《健康澳门·中华医药》《安全澳门·台风来了》等十二期节目,每期一个主题,涵盖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网借助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在国际传播上发力。“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没有仅仅停留在中文版上,而是推出了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韩语、阿拉伯语等众多外语版本。这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主流媒体上的表现,这种做法也是其他新兴媒体所难以模仿的。

总之,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新闻生产与传播整个链条的联动与配合。在融媒体时代,如何突破传统媒体及新闻网站的报道模式,遵循新兴媒体传播规律,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是每一个转型中媒体必须思考的课题。重大主題报道的融媒体报道创新可以为媒体报道转型作出有益的探索。从人民网“澳门回归20周年”专题报道来看,策划、采访、编辑、刊发、运营等的一体化运作,已成为融合报道成功的“互联网密码”。

作者黄晓溪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李东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策划的定义、作用及实施前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04).

[2]刘涛,杨烁燏.融合新闻叙事:语言、结构与互动[J].新闻与写作,2019(09).